合工大學子赴無為市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探城市文脈,訪基層校友
7月8日,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綠色賦能鄉村振興,校地共慶八十華誕"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一行5人抵達安徽省無為市,開啟校地融合新實踐。團隊通過座談交流、文化考察、校友尋訪等形式,深度解碼無為發展脈絡,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校地同心繪新篇:鄉村振興的共進藍圖
當日上午,團隊與無為市團委進行座談。據悉,學院已于6月與無為市開展校地企交流座談會,為此次實踐筑牢合作根基。團市委書記姚文敏熱烈歡迎團隊到來,并對此次行程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協調解決實踐地對接、安全保障、方言溝通等問題。團隊介紹了學院學科優勢及往期成果,該團隊以省級樣板黨支部骨干為主力,將深入鄉鎮企業調研,力求形成實踐成果。雙方同意以此次實踐為契機,深化產學研合作,助力無為產業發展。
潮涌江北綻新聲:千年古城的時代解碼
下午,團隊走進無為博物館,在時光流轉中體悟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與發展活力。博物館內,“長江文化”“民俗風情”“現代崛起”等展區系統呈現了無為從古老驛站到江北產業新城的蛻變,讓團隊成員對“無為”二字有了全新理解——這片土地既傳承著“無為而治”的智慧,更涌動著“有為擔當”的活力。在“鄉村振興成果展”區域,團隊看到無為市如何依托特色農業資源,打造出“無為板鴨”“襄安席草”等知名品牌,更了解到近年來當地通過發展生態旅游、推進農產品深加工,讓“綠水青山”持續轉化為“金山銀山”。團隊成員王涵同學感慨:“博物館就像一本立體的教科書,讓我們看到無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也更明確了專業所學能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注入活力。”
薪火相傳守初心:兩代工大人的基層堅守
隨后,實踐團隊采訪了兩位工大校友——現任職于蕪湖市委組織部的2017屆畢業生王大遠和無為團市委的2023屆畢業生魏新宇。王大遠學長以“團學”“踏實”“向上”概括工大時光。從參與智能腰帶科研項目培養的實干精神,到如今負責公務員考錄時為基層“留人才”——定向鄉鎮崗位、調整招錄結構,他始終發揚“踏實干事”的工大風格。“把本事用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就是對校慶最好的獻禮。”
魏新宇學長則用“成長”“實踐”“機遇”勾勒大學生涯。大學協辦團校的經歷,如今成了他組織“皖美助學”“希望工程”的底氣,27名受助孩子的笑臉,讓他懂了“實踐”的分量。“工大給的機遇,就是讓我們把書生氣磨成泥土香。”不同的經驗分享里,不變的是工大人“扎根地方、實干為民”的初心。
今日的無為之行,團隊以校聯動同為起點,以城市文脈為根基,以校友引航為動力,為實踐活動鋪設了認知與實踐并重的基石。展望未來,團隊將帶著這份認知深入鄉村腹地,以想干事的姿態,能干事的本領,干成事的作為,奮發進取,致力于探尋如何將今日所見所悟付諸實踐,以工大學子的專業熱忱和扎實成果獻禮母校八十華誕。
圖/王涵 馬金萍
文/高曉雅 張君賢 孫敬儀
指導老師/葛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