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正值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為了貫徹落實對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湘潭大學金翼5·1·8愛心團隊赴邵陽市綏寧縣東山侗族鄉暑期社會實踐團聯合綏寧縣東山侗族鄉大坪村政府,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為主線,為大坪村40余名小學生講述七七事變的歷史經緯,在孩子們心中播撒愛國種子。
在湘潭大學湘蓮筑夢·竹教相綏實踐團的暑期開班典禮上,大坪村唐書記曾多次向團隊強調支教中要提高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意識,讓“紅色歷史”走進孩子們心中。志愿者們牢記唐書記囑托,在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這天,打造了一堂極具意義的紅色教育課堂。
在課堂上,團隊成員通過一首《保衛盧溝橋》引入,以鄭福來、顧誦芬、錢三強三位英雄的故事為主線,為孩子們講述了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全過程與核心精神體現。“戰士們不怕敵人的炮彈嗎?”“是什么讓他們做出這種行動?”面對孩子們的提問,成員們結合《保衛盧溝橋》的歌詞,用時間軸梳理、歷史圖片展示、情景劇片段演繹等形式為孩子們解答,使其對英雄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民族氣節的認知更加深刻。
(圖一:隊員授課)
為增強互動性,課堂設置了歷史知識小競賽的環節,孩子們踴躍回答問題,加深了孩子們對紅色歷史知識的理解;在課堂最后“寫給和平的一句話”活動中,孩子們用彩筆寫下“我要好好學習,保護祖國”等話語。團隊成員們表示:“孩子們的眼神里有好奇,有感動,更有敬佩,這讓我們覺得紅色文化課有著特殊的教育意義。”此次活動得到了當地村民的高度認可和支持,我們團隊表示將以此次課程為起點,持續開展紅色故事宣講、革命歌曲學唱等活動,讓紅色基因在鄉村校園代代相傳。
(圖二:學生回答問題)
大坪村的孩子們生活在相對封閉的山區環境中,對于新中國歷史和紅色文化的了解還較為模糊。團隊成員們希望這堂紅色文化課能夠填補這一教育空白,通過將歷史事件與少年兒童認知特點相結合,讓紅色教育既“有意義”又“有意思”,引導新一代青少年在銘記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