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托研所農機進化史!“匠‘芯’智行・擎動河洛”實踐團解碼智能制造新篇
2025年7月9日,河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與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組建的“匠‘芯’智行·擎動河洛”實踐團走進洛陽拖拉機研究所。團隊聚焦農業裝備領域,回溯從傳統建造到智能制造的發展歷程,感悟先進制造護航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探尋新質生驅動農機產業迭代升級的路徑。本次活動旨在讓同學們親身感知新質生產力驅動產業變革的力量,助力學生貫通理論知識與產業應用,引導青年學子以專業知識賦能產業發展,用青春力量書寫服務國家戰略、助推產業升級的奮斗篇章。
圖為實踐團與企業代表合影留念智能制造典范:從傳統制造邁向數字賦能的飛躍步入拖研所大門,毛主席雕像巍然矗立,令同學們肅然起敬。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重溫了這家“共和國長子”企業的厚重歷史。作為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洛陽拖研所自1955年成立以來,歷經多次重組與革新,始終肩負著推動中國農業機械現代化的使命。從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下線到如今智能農機裝備的研發,一代代科研人員攻堅克難、艱苦創新的精神讓實踐團成員深受觸動。
圖為企業代表為實踐團介紹企業的發展史文化探秘:企業創新發展的獨特密碼企業工作人員熱情地向實踐團成員展開介紹,帶領大家探尋企業發展背后的文化奧秘。企業始終將“科技驅動、創新賦能”作為核心指引,精心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從市場調研到現場服務,通過智能技術革新業務流程,實現傳統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創新如同鮮活的基因,貫穿生產制造、產品研發等各個環節,持續為企業注入發展活力。實踐團成員在交流中,深刻領悟到文化引領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的緊密關系,也清晰認識到這種創新文化正是企業蓬勃發展的強大動力。
圖為企業人員介紹公司的企業文化人才生態賦能新質生產力:拖研所的創新實踐座談會上,拖研所聚焦前沿領域,攜手天津大學等頂尖高校,依托自設博士點構建人才“蓄水池”,以資金、人才“雙輪驅動”,實現從傳統農機向智能裝備的躍遷,錨定產業升級方向實現創新突圍,構建起產學研一體化良性循環;實踐團成員從中觸摸到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明晰其并非抽象概念——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人才集聚的熱度、產學研融合的深度,讓大家直觀理解產業升級與新質生產力的耦合邏輯,也在青春心底種下以創新賦能制造、用實干激活動能的種子 。
圖為企業人員與實踐團開展座談會此次實踐中,拖研所智能裝備持續迭代升級,生動展現產業發展活力。實踐團成員沉浸式體驗,深刻領悟“制造業是立國之本”的厚重內涵,觸摸到城市發展的強勁脈搏,明晰新時代青年賦能產業的使命。大家感慨,此行拓寬視野、積累實踐認知,更激活創新精神與責任擔當,愿用自己的青春力量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讓“制造強國”的信念,在實踐淬煉中愈發堅定厚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