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華南農業大學“沙浦頂呱呱”暑期社會實踐團7名隊員,在海洋學院指導老師曾芳的指導下,前往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沙浦鎮,開展以“沙浦聚力,青春興農”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團隊通過紅色基地、科普館的參觀,政府工作人員的詢問等方式,多方位了解沙浦鎮的基本情況,旨在了解沙浦布局和發展規劃、密切聯系鄉村群眾、了解當地情況、加深對鄉村的真摯情感。
走街竄巷,探歷史風韻
實踐隊員們在沙浦鎮中,沿著村外圍一路前行,沿途經過沙浦革命烈士陵園、科普館、農民協會舊址。隊員們共同了解沙浦的歷史底蘊。
科普館中,隊員們跟隨著科普館管理員的講解,在保護動植物,深入了解沙浦周圍的自然情況。更多的是周圍有一座名為爛柯的山,關于這座山的傳說,講解員講地妙趣橫生。
一路向前,隊員們來到了沙浦鎮農民協會舊址,走進舊址,斑駁的墻壁、古樸的木梁、陳列的歷史資料,無不訴說著當年農會領導陳進、馮三娣等人帶領農民反抗壓迫、爭取權益的英勇事跡。
往回走時,隊員們換了條路,就是為了前往沙浦革命烈士陵園。瞻仰烈士紀念碑,了解沙浦農民運動的英勇歷史,感受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與犧牲精神。該陵園不僅是緬懷先烈的重要場所,更激勵著后人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圖示為講解員講解員講解爛柯山自然保護區。吳錫濤攝)
深入探尋,解風土民情
在沙浦鎮人民政府處,實踐隊員們與沙浦鎮副鎮長深入交流探討,“沙浦鎮就是一個純農業鎮。”沙浦鎮副鎮長如是說道。隊員們的問題從產業結構、創新發展、未來規劃等多方面提出了問題。副鎮長也耐心地為隊員們一一解答。在最后副鎮長也幫我們聯系沙四村的工作人員,讓其帶領我們了解村莊中具體的細節。
片刻之后,隊員們到達了沙四村,從鄉村發展、建設和治理這三個方面,深層次的了解沙四村近幾年的基本情況。與村干部的交談中,對沙四村的整體的把控也不斷在提升。村干部給我們提供的具體數據也更好地讓隊員們了解鄉村群眾的真實情況。
(圖示隊員們在了解沙四村的具體情況。吳錫濤攝)
活水循環,新養蛙模式
水產養殖業作為沙浦鎮支柱產業之一,養殖企業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為深入考察現代化牛蛙養殖的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模式,隊員前往到沙浦鎮觀星農業數字漁業養殖基地挖掘最新技術。
在基地經理的帶領下,隊員們首先學習了該模式的基本原理。據介紹,該綠色發展模式區別于傳統水產養殖,采用循環水模式。該模式可以在密集式養殖的情況下,極大地減少養殖過程中的病害發生。同時,通過生物降解技術減少密集養殖時對水體的污染。觀星農業是“綠色牛蛙國家行業規則制定者”在觀星農業的宣傳冊中歷歷在目。隨后在經理的帶領下,隊員們一同前往了養殖基地實地觀察。該養殖模式的成功實踐,為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了可參考的經驗模板。
(圖示為隊員們參觀養殖基地。吳錫濤攝)
通過此次深入沙浦鎮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沙浦頂呱呱”團隊的隊員們將課堂所學與鄉村實際緊密結合,在紅色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民情調研中體察社會脈搏,在產業探訪中感受科技興農的蓬勃生機。隊員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也更加堅定了服務“三農”、建設祖國的理想信念。未來,團隊將認真梳理調研成果,形成有價值的報告和建議,努力把實踐收獲轉化為服務鄉村發展的青春動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華農學子的智慧和力量。(通訊員 饒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