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紅土地上的青春答卷
為傳承紅色基因、服務鄉村振興,7 月 1 日至 7 月 5 日,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紅弋涇行”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深入涇縣,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活動。團隊以 “紅色研學、訪醫訪病、基層調研、健康普及” 四項行動為支撐,將專業實踐與紅色教育、基層服務深度融合,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留下了青春實踐的印記。
紅色研學中,團隊追溯紅醫根脈,汲取奮進力量。7 月 1 日,實踐隊首站到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參觀后與 00 后講解員萬物蘇交流。萬物蘇 “用聲音守紅色記憶”,講革命先烈故事,讓同學們懂紅色文化傳承的時代意義。7 月 3 日,團隊進云嶺鎮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在青磚灰瓦間聽新四軍戰斗史,觀步槍、舊軍裝等文物,在軍部大會堂舊址憶崢嶸歲月,感新四軍鐵軍精神與紅醫先輩 “以信仰為藥,以生命護命” 的奉獻。
訪醫訪病環節,團隊對話基層先鋒,感悟使命擔當。實踐隊走訪基層醫療工作者與老兵,從對話中得力量。7 月 2 日,團隊在靠山村敬老院見抗美援朝老兵左金泉、越南戰役炮兵梁愛平,聽他們 “以生命守護生命” 的經歷;與云嶺鎮衛生院副主任醫師程小峰聊,他說醫學生到基層要 “銘記歷史、丈量民情、堅守初心”,紅醫精神是從醫的指引。7 月 5 日,團隊還訪了非遺傳承人鄭國民、基層干部馬駿、民宿創業者仇多敏等,他們 “持之以恒、腳踏實地、真心為民” 的品質,給隊員扎根基層立了標桿。
基層調研聚焦鄉村需求,助力振興發展。團隊緊扣鄉村振興,多維度調研。7 月 3 日,隊員分組走云嶺鎮老街、村落,和居民、商戶、干部聊,發 500 余份問卷,收紅色歷史、鄉村文化發展等問題的民情民意;7 月 4 日,團隊進省級非遺傳承人鄭國民的油紙傘工坊,看傳統技藝傳承難與創新法,考察查濟古鎮 十 余處明清建筑,通過居民訪談、游客問卷,知古鎮文化保護與文旅融合現狀。調研成基層醫療、非遺傳承等報告,為鄉村發展供參考。
健康普及播撒健康種子,助群眾安康。實踐隊發揮醫學生專業,送健康服務到基層。7 月 2 日,團隊在靠山村敬老院為 100 余位老人測血壓、建健康檔;學生黨員楊露講高血壓、糖尿病等知識,發健康手冊。團隊計劃后續實踐融 “健康科普 + 文化推廣”,試 “非遺 + 醫療文創”“健康研學”,讓健康知識在基層普及。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紅弋涇行” 團隊以四項行動為紐帶,讓紅色基因入血脈,專業知識扎根基層。隊員們說,會以此次實踐為始,傳紅醫精神,強專業能力,未來從醫用青春護健康,為鄉村振興與健康中國盡力。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