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實踐行:襄陽電務段實訓中的知行成長
一.初探培訓中心,開啟電務設備學習之旅
7月9日下午,作為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我隨學校三下鄉團隊走進襄陽電務段職工培訓中心。在基地孫老師的全程帶領下,我們圍繞鐵路電務核心設備展開調研學習,從近距離觀 察信號機、轉轍機,到親手用萬用表測量轉轍機數據,一場理論與實踐交融的學習之旅就此開啟。
二.聚焦信號機:從書本到實物的具象認知
孫老師首先將我們的目光引向鐵路信號系統的“眼睛”——信號機。實訓場里的信號機如待命的“指揮官”,孫老師結合實物細致講解:不同類型信號機的區別、燈位顯示的具體含義、結構組成的細節,以及它們在保障鐵路運輸安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圍在信號機旁仔細觀察,燈位的排列邏輯、透鏡組的特殊設計、安裝方式的講究……課本上抽象的文字描述瞬間有了具象模樣,也讓我對“信號機是行車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三.實操轉轍機:萬用表下的電路“體檢”實踐
實踐環節成為本次學習的“重頭戲”。孫老師帶我們來到轉轍機實訓區,強調這是控制道岔轉換的“核心開關”,其電路狀態直接關系行車安全。他先系統講解了轉轍機的工作原理與電路構成,隨后拿起萬用表,一步步示范標準化測量流程,反復叮囑操作中的安全規范。
輪到我們動手時,大家既緊張又興奮。在孫老師的嚴密監護下,我們分組操作:手握萬用表,依次測量轉轍機電路的工作電壓、動作電流、表示電壓及回路電阻。看著表盤上跳動的數值,對照標準值分析電路“健康狀態”的過程中,我才真正體會到“精確”二字的重量——每一組數據都是設備安全運行的“晴雨表”,絲毫馬虎都可能埋下隱患,這讓我深刻理解了標準化作業對鐵路安全的意義。
四.知行合一悟匠心:實踐帶來的成長與篤定
此次襄陽電務段培訓中心之行,孫老師用“理論講解+動手實操”的方式,讓我們完成了從“看”到“做”的跨越。曾經課本上抽象的信號機、轉轍機,如今在腦海中有了清晰的輪廓;書本里的電路原理,在萬用表的測量中變得可觸可感。
更重要的是,這次實踐讓我真切感受到鐵路電務工作的嚴謹與責任:每一臺設備的正常運轉,每一組數據的精準測量,都承載著千萬旅客的安全。這份認知,不僅夯實了我的專業基礎,更讓我對未來投身鐵路事業多了一份篤定——唯有將理論扎根實踐,以匠心守好每一個細節,才能不負這份關乎安全的職業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