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彰顯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踐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以實際行動凝聚溫暖力量、共筑和諧社區,曲阜師范大學新時代文明傳習志愿者服務實踐隊于7月3日及4日走進曲阜市城東醫院、春秋社區御景灣小區紅帆驛站與風華里生活服務中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實踐中展現青年擔當,于互動中傳承紅色基因。
醫院探老:一聲問候暖人心當下,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養老服務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此次,實踐隊員們走進曲阜市城東醫院醫養科,以實際行動為老人們送去關懷與歡樂,展現新時代大學生尊老愛老敬老的優良品質。
實踐隊員們一抵達醫院,便迅速投入工作。醫院走廊里,不時能看到他們穿梭的身影,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攙扶,輕聲詢問:“大爺,您是要去活動室嗎?我扶您過去。”有的則推著輪椅,穩穩地護送老人前往目的地,還不忘沿途提醒“慢一點,前面有臺階”。還有的實踐隊員拿出指甲刀,坐在床邊為老人仔細修剪指甲,剪完后還輕輕揉一揉老人的手指,動作輕柔又細心。
活動室里,一場熱鬧的小型聯歡會正精彩上演。實踐隊員們拉起老人們的手唱起經典老歌,“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熟悉的旋律響起,老人們跟著輕輕哼唱,有的還打起了節拍;有的隊員跳起簡單歡快的舞蹈,動作輕快活潑,引得老人們陣陣歡笑。實踐隊員們還邀請老人一起互動,教他們做簡單的手勢舞,整個活動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圖為實踐隊員為老人唱歌表演。李嘉欣 供圖
社區傳藝:一捏一揉塑童趣春秋社區御景灣小區紅帆驛站位于曲阜市春秋西路,是社區黨組織聯系服務居民的重要平臺。為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非遺技藝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紅帆驛站特意舉辦了這場以宣傳非遺文化、教小朋友面塑為主題的活動,為社區注入了濃濃的文化氣息。
面塑教學前,兩名實踐隊員先換上傳統服飾,手持彩扇、手絹走到場地中央。隨著鼓點響起,他們邁著輕快的步伐扭動起來,時而揮扇轉身,時而抖動手絹跨步,腰部與手臂的動作協調配合,將海陽大秧歌的歡快與熱烈展現得淋漓盡致。小朋友們看得目不轉睛,一邊跟著節奏拍手,一邊踮起腳尖模仿動作,場地邊不時響起笑聲。表演結束后,一名隊員將搜集的海陽大秧歌資料做成幻燈片向小朋友們介紹它的歷史:“海陽大秧歌起源于山東海陽,最早是農民慶祝豐收時跳的舞蹈……”
圖為實踐隊員表演海陽大秧歌。李嘉欣 供圖
隨后,面塑教學正式開始。隊員們拿起面團,一步步演示捏制技巧,從基礎的搓、揉、捏,到細節的刻畫,都講解得十分細致。小朋友們認真地跟著學習,專注地搓著面團并小心翼翼地捏著造型,遇到困難時便向隊員們請教。隊員們耐心地手把手指導,幫助孩子們完善作品。不一會兒,桌子上就擺滿了孩子們的成果,雖然造型略顯稚嫩,卻充滿了童趣。
黨史潤心:一剪一粘繪國旗曲阜市風華里生活服務中心內,一場面向小朋友的黨史宣傳教育活動如期開展。實踐隊員們早早布置好場地,墻上投影著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程,桌上擺放著國旗制作材料,空氣中彌漫著莊重而活潑的氛圍。
活動伊始,實踐隊員以生動的語言為小朋友們講述黨史小故事。從 1921 年南湖紅船的星星之火,到革命先輩們為理想信念奮斗的歷程,隊員們結合掛圖上的畫面,用孩子們能理解的話語娓娓道來。小朋友們聽得聚精會神,有的托著下巴思考,有的攥緊小拳頭,眼神里滿是認真。
講解結束后,國旗制作環節隨即展開。實踐隊員們給每個孩子分發紅色卡紙、黃色五角星貼紙和膠水,一步步演示如何拼貼出小國旗。“大家看!五星紅旗的紅色象征革命,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征中國人民大團結……”實踐隊員邊示范邊提醒注意事項。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五角星貼在卡紙上,有的還特意用手指按了按邊角,確保貼得牢固。
圖為實踐隊員指導小朋友制作國旗。李嘉欣 供圖
活動結束時,孩子們都舉著自己制作的小國旗,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這場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黨的歷史,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愛國的種子。
此次系列活動,實踐隊員們在不同陣地開展多樣化服務,形成了一道穿梭于醫院、社區與服務中心的青春風景線。從關懷老年群體到培育少年興趣,從傳承文化根脈到厚植紅色基因,實踐隊員們以專業的態度完成每一項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圖為實踐隊員在曲阜城東醫院前留念。李嘉欣 供圖
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不同群體的生活,更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展現了青年學子融入基層、奉獻社會的積極面貌,為校園實踐活動增添了鮮活的實踐案例。(通訊員 李嘉欣 張鈺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