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濱江擷靈韻 執筆伏案繪新章——“尋美三江,傳韻九州”觀察實踐團開啟生態人文探索新征程 為深入踐行“美麗中國”建設理念,探尋自然生態美景,“尋美三江,傳韻九州”觀察實踐團以青春為筆、以實踐為墨,錨定“發現美、定格美、分享美”的價值坐標,穿梭于東津沱濱江公園的碧水長天間。團隊成員用鏡頭捕捉生態靈動,以文字記錄人文底蘊,將三江美景化作文化傳承與生態守護的鮮活注腳,奮力書寫生態與人文交融的時代答卷,為繪就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注入青春力量。
當晨鐘叩響7月4日的天際線,實踐團成員整裝待發,迎著上午9時20分的暖陽,步入東津沱濱江公園。江面如鏡,倒映著流云與岸邊蔥郁的草木,微風拂過,漾起細碎的金波。成員們沿著蜿蜒的步道前行,鏡頭聚焦于蘆葦叢中翩躚的白鷺、垂釣者靜立的剪影,以及浪花輕拍堤岸的瞬間。行至江邊一株老黃桷樹下,繁茂枝葉如天然華蓋將陽光篩成滿地碎金,大家席地而坐,聽江風穿樹的沙沙絮語,有人掏出速寫本勾勒樹瘤肌理,有人架起三腳架記錄集體歡笑。
短暫的休憩為大家積蓄了靈感,稍作調整后,眾人再次投入創作,時而凝望江霧氤氳的遠方,時而蹲下拍攝石縫野花,在光影變幻間,將葉片露珠、樹影波紋等景致悉數收錄,讓“發現美”的理念融入每一次快門輕響,以鏡頭訴說人與自然相遇的珍貴時刻。
帶著滿載自然饋贈的素材,實踐團成員們滿載而歸,回到松格101教室開啟“定格美”的創作篇章。視頻剪輯區里,電腦屏幕藍光閃爍,成員們目不轉睛地篩選、編排素材,用全景鏡頭鋪展江面的開闊浩渺,以特寫鏡頭捕捉葉脈上凝結的露珠,通過巧妙的剪輯節奏,讓江水流動與石刻碑文在畫面中無聲對話。新聞稿撰寫宣傳區里,鍵盤敲擊聲與交談的沙沙聲交織,宛如奏響一曲創作的交響樂。成員們反復推敲字句,將江水的悠長、堤岸的滄桑化作躍然紙上的文字:“悠悠江水,靜靜訴說著這里的故事。”當暮色漫進窗戶,初剪成片在電腦屏幕上流淌,那些被定格的晨光與江景,正在數字世界里煥發新生。
華燈初上,松格101教室的總結會上,小隊長們激情澎湃地講述:“這四天,我們穿梭在合川的街巷山水間,從東渡老街探尋歷史古韻、拜訪非遺傳承人,到趙家渡水生態公園定格江景,再到鹽井老街記錄市井煙火,我們用腳步探尋美麗合川,以鏡頭詮釋美麗中國。在東津沱濱江公園的探索中,我們以鏡頭與文字深度捕捉生態與人文之美,如今剪輯、文案同步推進,將‘發現美、定格美、分享美’的理念落到實處,讓合川的每一幀光影,都成為文化傳承與生態守護的時代印記;讓三江的每一處盛景,都化作美麗中國畫卷上的絢麗筆觸!”
圖片:“尋美三江,傳韻九州”實踐團
文字:“尋美三江,傳韻九州”實踐團
指導老師:黃一、陳虹霓
通訊員: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