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重慶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蒲公英志愿服務隊于2025年7月9日赴重慶市南川區鳴玉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采用“直播助農拓銷路+技能培訓育人才”的雙線并行模式,為鄉村數字經濟注入青春活力。
在實踐活動中,志愿者們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當地特色農產品,精準挖掘產品優勢。他們發現鳴玉鎮的稻米品質優良,但銷售渠道有限。為此,志愿者們立即組織開展直播宣傳推介。直播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分工協作,通過專業講解、互動答疑與直播控場,生動推介了“我在溝溝有塊田·云漁米”活動,“云認養”模式吸引了大量網友關注,開播10分鐘內點贊量突破1萬,彈幕互動熱烈,充分展現了直播電商在助農增收中的顯著成效,也讓志愿者們深刻體會到青年行動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緊密聯系,進一步堅定了服務鄉村發展的信念。
除了特色農產品,志愿者們還注意到當地豐富的文化資源。他們通過實物展示和場景化講解進行直播,生動呈現以鳴玉鎮古橋、五彩花田等為靈感設計的文創產品及其文化內涵,展現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一實踐不僅是對鄉土文化的創新傳播,更是響應國家繁榮發展鄉村數字文化的政策要求,助力鄉村文化借助數字技術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不僅要幫老鄉賣產品,更要教會他們方法。"這是實踐團成員的共同心聲。在實踐過程中,志愿者們專門為當地干部群眾舉辦了電商技能培訓。培訓內容涵蓋短視頻制作、賬號運營、直播技巧等多個方面。通過手把手的教學,幫助基層干部群眾掌握數字營銷技能,為鄉村振興培養本土人才。
"這次實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的參與。"實踐團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為鄉村發展貢獻青春力量。"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們還與當地建立了長期幫扶機制,定期回訪指導,確保幫扶效果持續有效。
這次實踐活動是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他們以專業知識為支撐,以實踐探索為路徑,將青春智慧轉化為推動鄉村發展的實際動能。在廣袤的基層舞臺上,青年學子錘煉興農本領,厚植“三農”情懷,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光彩,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