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號召,推動環保理念深入基層社區,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增強青少年環保意識,7月7日,經濟與管理學院蒲公英志愿服務隊大成湖社區分隊走進沙坪壩區虎溪街道大成湖社區開展“環保小達人,分類大挑戰”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趣味互動、知識科普和實操演練,志愿者們為社區兒童及居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環保實踐課,助力綠色生活理念在城市社區落地生根。
活動以“環保經濟小課堂”為起點,志愿者們借助圖文并茂的PPT與生動鮮活的實物道具,向社區兒童詳細講解了垃圾的四大類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針對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如廢舊電池、塑料瓶、果皮等,示范正確的分類方法。孩子們聚精會神,并且踴躍舉手提問,現場互動熱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垃圾分類的知識悄然扎根于孩子們心中。
為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志愿者們精心設計了“垃圾分類大闖關”游戲環節。志愿者與孩子們共同繪制了包含廢棄電池、舊衣服、香蕉皮等生活物品的繪畫卡片,這些色彩斑斕的畫作搖身一變,成為趣味橫生的游戲道具。在模擬的垃圾分類投放場景中,孩子們化身“環保小達人”,在志愿者的引導下仔細觀察卡片上的物品,認真思考其所屬類別,并準確投入對應的垃圾桶中。每當出現分類錯誤,志愿者們都會耐心講解、及時糾正,幫助孩子們加深對垃圾分類規則的理解與記憶。現場加油聲、歡笑聲此起彼伏,孩子們在寓教于樂的實踐中,垃圾分類意識得到了顯著提升。
本次“三下鄉”活動以創新形式推動垃圾分類知識傳播,不僅有效提升了社區兒童的環保意識,更展現了我院學子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青春擔當。活動結束后,社區居民紛紛表示,這樣的實踐活動既有趣又有意義,讓垃圾分類從“紙上談兵”變為“身體力行”。未來,經濟與管理學院將持續深化校社合作,探索更多元化的環保教育路徑,通過常態化志愿服務、主題實踐活動等形式,為構建綠色社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