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早上8點,青耕良西—綠踐創行“三下鄉”服務隊開發了一種由良鄉西村產出的谷物而做成的五色營養粥,為了能夠讓營養粥能夠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同時也要符合國家的營養標準,進而對營養粥的配方進行改良,團隊在馬鳳蓮博士的指導下進行營養成分的檢驗和測定。
本次實驗是測定雜糧粥中的各類營養成分含量,包括但不限于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馬鳳蓮博士為團隊進行雜糧粥所含的谷物介紹 周夢杰供圖
這次實驗需要用到一些生化測定儀器,還有鑒定成分的化學試劑,馬鳳蓮博士親自為團隊成員進行實驗原理的講解,還有儀器的操作等各方面進行詳細指導。
本次實驗的原理主要有:蛋白質檢測基于氮元素的定量分析,常采用凱氏定氮法;碳水化合物的檢測可通過滴定法或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等方法;維生素B₁₂可以利用硫酸銅溶液發生的特異性顯色反應,并且可以通過顏色的深淺來判斷維生素B₁₂的含量;脂肪含量的檢測中,硫酸可以用于破壞樣品中的脂肪球膜,使脂肪從樣品中游離出來,最后再用索氏提取法進行含量測定。礦物質可以利用光譜法進行測定,樣品經過灰化只剩下了一些氧化物或者鹽,后面再利用儀器進行光譜的對比,進而知道礦物質的種類;膳食纖維的檢測可以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分離和定量分析最后再建立標準曲線,即可知道雜糧粥所含的膳食纖維種類及含量。
實驗中常用的儀器設備有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凱氏定氮儀(KNA)、氣相色譜儀(GC)、原子吸收光譜儀(AAS)等。
蛋白質是食物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蛋白質含量是否達標,也標志著團隊開發的這款五色雜糧粥是否能夠得到認可,也反映出團隊在用料上是否用心

馬鳳蓮博士指導隊員使用凱氏定氮儀 周夢杰供圖
第二個測定的是脂肪、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的測定。首先是要把雜糧粥進行粉碎處理,以便更好地配置成樣品溶液,其次就是準備藥品配制成相應的溶液,進行輔助鑒定。最后再用洗耳球,把樣品溶液逐步的滴到每個相應測定試管中,然后再利用機器進行檢測,得到結果數據。
隊員正在粉碎雜糧粥樣品 周夢杰供圖

隊員正在對于樣品進行檢驗前處理 周夢杰供圖
最后就是測定維生素B₁₂,這需要用硫酸銅溶液作為反應物,經過特異性的顯示反應,即可判斷維生素B₁₂是否存在,在配置硫酸銅溶液時,需要很嚴格的稱量硫酸銅結晶,溶液中硫酸銅的含量也會影響測定結果,這就需要用到電子秤來進行精確的測量以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隊員正在嚴格測量硫酸銅質量 周夢杰供圖
同時,團隊在馬鳳蓮博士的建議下,采用了實驗質量的控制,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在進行空白實驗時,在每次測定過程中,與樣品同步進行空白實驗,即不加入樣品,僅按照實驗步驟操作,扣除空白值對測定結果的影響,消除因試劑、溶劑和實驗器皿帶來的雜質干擾,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
在繪制標準曲線和校準時,對于采用儀器分析的方法(如 HPLC、ICP-MS 等),定期使用不同濃度的標準品溶液繪制標準曲線,每次實驗前和實驗中均需對儀器進行校準,檢查標準曲線的線性相關系數(R² 值應大于 0.999),確保儀器處于良好工作狀態,測量結果可靠,若標準曲線出現偏差,及時查找原因并修正。
這次在 “三下鄉” 活動期間進實驗室測定營養成分活動是團隊每個人在大學生活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它讓我在專業知識技能、科研態度、團隊協作、社會責任感以及探索精神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錘煉與升華。未來,我將帶著這份寶貴的經歷與感悟,繼續砥礪前行,努力為社會貢獻更多的價值。
(記者 王玉潔 通訊員 黃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