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今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一‘科’青‘蔥’,‘合’力助‘農’”三下鄉實踐團到達了重慶市萬州區恒合土家族鄉,正式開始了為期7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實踐以“智能農機賦能鄉村振興”為核心目標,響應《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 年)》要求,將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力,助力丘陵山區農業現代化。因此本團隊的10名跨專業學子將帶著集獎項與專利于一身的“大蔥移栽一體機”,為當地的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動能。
圖為恒合土家族箱子村黨群服務中心與實踐團全體成員的合影 陳永豪 攝
上午,重慶人文科技學院“一‘科’青‘蔥’,‘合’力助‘農’”實踐團的10名成員順利抵達重慶市萬州區恒合土家族鄉的民宿,稍作休整后,便在項目負責人胡洋舟的帶領下,前往村委會拜訪本村蒲書記,正式啟動實踐對接工作。剛到村委會門口,蒲書記就快步迎了上來,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說道:“你們大學生帶著技術來幫咱鄉親們,這是天大的好事!”這番熱情的話語像一股暖流,瞬間消除了團隊成員的陌生感,讓大家倍感親切。在村委會辦公室,胡洋舟詳細介紹了此次實踐的目的——通過“大蔥移栽一體機”助力當地農業提質增效,以及7天內的具體計劃,包括農機示范、技術培訓、文旅宣傳等,并說明了需要協調試驗地塊、組織農戶觀摩等事宜。當聽到團隊急需一塊合適的地塊作為農機試驗區時,蒲書記說道:“地塊的話我來協調!村里那片剛翻整好的連片梯田就很合適,既有代表性,也方便鄉親們來學習,我這就安排人去落實,保證下午就能給你們答復。”蒲書記真誠助人的熱情感染了團隊成員,并且都紛紛感嘆:“有蒲書記這樣熱心腸的領頭人,咱們的實踐肯定能少走很多彎路,必定事半功倍!”
圖為恒合土家族箱子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干部與實踐團全體成員召開座談會 王欣怡 攝
下午,在蒲書記的積極協調下,團隊順利敲定了2畝連片梯田作為大蔥種植試驗地。這片梯田地勢平整、土壤肥沃,兼具丘陵山區典型特征,能充分檢驗農機適應性。隨后,團隊對“大蔥移栽一體機” 展開細致功能調試,從栽苗深度校準到行距參數設定,逐項排查設備性能。針對當地坡地坡度、土壤黏性等特點,技術骨干反復測試并完成適應性參數初設,確保農機在復雜地形下穩定作業。傍晚,團隊匯總當日對接成果與機器調試數據,形成詳細記錄,為明日正式開展移栽試驗筑牢基礎,也讓科技助農的第一步走得扎實穩健。
圖為成員對大蔥移栽一體機的功能調試 易貞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