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9 日下午,夏雨淅瀝,福建農林大學“農旅煥新,育苗筑夢”實踐隊與安溪縣蓬萊鎮鎮長李瓊月一行,冒雨深入美濱村、鶴前村,在村委會會議室與村民家中圍坐暢談,圍繞鄉村特色發展與農旅融合路徑深入交流,務實探討振興良策。
美濱村:挖掘僑村底蘊,探尋文化賦能農旅之路抵達美濱村村委會時,雨絲正密。村支書陳雪云與李瓊月鎮長、實踐隊指導老師時衛平等人圍坐桌前,清茶一杯,開啟了坦誠深入的交流。李瓊月鎮長首先詳細介紹了蓬萊鎮的歷史脈絡:“蓬萊鎮人文積淀深厚,歷代村民勤勞質樸,在傳承中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鄉土風貌。”她特別提到美濱村的僑村特質,“這里是遠近聞名的僑村,許多村民早年遠赴海外打拼,雖身在異鄉卻始終牽掛家鄉,為村里的發展默默出力,這份桑梓情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時衛平老師認真傾聽,不時點頭回應:“僑村的歷史本身就是一筆珍貴的資源,蘊含著奮斗故事與家國情懷,這為農旅融合發展提供了獨特的文化內核。”陳雪云補充道:“村里不少老人都能講出僑胞們的往事,這些故事接地氣、有溫度,值得好好整理。”雨敲窗欞,室內話語懇切,關于如何挖掘僑村內涵、培育農旅特色的思路在交流中逐漸清晰。

圖為時衛平老師與蓬萊鎮美濱村書記陳雪云溝通交流,了解當地情況。吳一虹 攝
鶴前村:聚焦荔枝產業,探索“新農人”帶貨增收之道隨后,團隊前往鶴前村,先在村委會與村支書劉義發圍坐交流,了解村落整體情況后,又專程來到荔枝大戶劉燦銘家中。客廳里,新鮮荔枝擺在桌上,顆顆飽滿。28歲的劉燦銘是位退伍軍人,退伍后返鄉接過父親手中的農具,成了村里的“新農人”。他介紹,自家承包了四五百棵荔枝樹,每棵年產約五百斤,果實品質上乘。

圖為時衛平老師與蓬萊鎮鶴前村書記劉義發溝通交流,了解當地情況。吳一虹 攝

圖為時衛平老師與鶴前村當地荔枝大戶劉燦銘溝通交流,了解荔枝情況。吳一虹 攝
“這么好的荔枝,得讓更多人知道。”李瓊月鎮長拿起一顆荔枝,語重心長地說,“現在直播帶貨是個好渠道,能直接把咱們的優質農產品送到消費者面前。鎮里可以幫你對接資源,實踐隊的老師同學能教你直播技巧,咱們一起把銷路打開。”

圖為李瓊月鎮長勸說劉燦銘進行直播帶貨,擴大蓬萊鎮荔枝銷路。吳一虹 攝
凝聚發展共識,共繪鄉村振興新圖景雨勢漸小,走訪臨近結束。從美濱村的僑村故事到鶴前村的荔枝產業,一場場圍坐交流凝聚了發展共識。據悉,福建農林大學實踐隊將結合此次走訪所得,為兩村量身規劃農旅發展路徑,讓鄉土資源煥發新活力。在雨霧朦朧的鄉野間,一份份務實的約定正在生根發芽,靜待鄉村振興的碩果滿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