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之于蓬萊,是發展的脊梁,更是情感的歸依。” 7月11日,在蓬萊進來學校的一間教室里,蓬萊鎮僑聯主席柯懷蓮女士面對福建農林大學數字經濟學院赴蓬萊鎮實踐隊,娓娓道來華僑與蓬萊鎮血脈相連的動人篇章。
赤子丹心,情系桑梓:超越物質貢獻的精神豐碑訪談伊始,柯主席便深情地指出:“華僑對蓬萊鎮各方面發展的貢獻,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經濟數字,它是一座由赤子丹心鑄就的精神豐碑。”她強調,蓬萊鎮今日的繁榮景象——從拔地而起的現代化校舍到四通八達的鄉村路網,從享譽海內外的清水巖景區到日新月異的鎮容鎮貌,無不深深烙刻著海外游子心系故土、反哺家鄉的印記。
傾資興教,筑夢未來:知識沃土上的僑愛印記“再窮不能窮教育”成為僑胞共識。數十年來,海外蓬萊籍鄉親累計捐資逾千萬元支持家鄉教育,建成包括實踐隊所在的“進來學校”在內的多所現代化校園。“從校舍建設到多媒體一體機等智慧教學設備,華僑捐贈覆蓋教育全鏈條。”柯女士強調,這些僑捐學校已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超萬名,成為蓬萊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引擎。
情系故里,鋪就通途:連接鄉愁與希望的“連心路”柯主席介紹,僑胞們對家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尤其體現在道路修建上。 他們深知便捷的交通是發展的命脈。從崎嶇山路到平坦大道,從泥濘村道到寬闊的鎮區干道,許多關鍵的道路工程背后,都銘刻著僑胞的名字和無私奉獻。這些道路的貫通,激活了鄉村旅游的潛力,顯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為蓬萊鎮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柯懷蓮主席在講述華僑文化的故事 王晶攝
文化根脈,僑力生輝:清水巖與華僑的千年情緣在談及華僑對文化傳承的貢獻時,柯主席以蓬萊鎮的文化地標——國家級AAAA級風景名勝區、海內外信眾頂禮膜拜的佛教圣地清水巖為例,進行了深入闡述。“清水巖的興盛與繁榮,其根基深植于深厚的華僑文化土壤之中。” 柯主席強調,清水巖不僅是宗教圣地,更是蓬萊乃至安溪縣最重要的文化符號和旅游引擎。歷史上,無數僑胞遠渡重洋,心中始終供奉著清水祖師的香火。他們不僅在精神上虔誠信仰,更在行動上不遺余力地支持祖庭建設。“從殿堂樓閣的古跡修繕維護,到景區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升級;從大型法會活動的舉辦,到祖師文化在海外的廣泛傳播,處處都傾注著僑胞的心血與資財。” 柯主席指出,華僑是清水祖師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他們通過同鄉會、宗親會等組織,在海外積極傳播清水祖師信仰,感召了難以計數的海外信眾和游客不遠萬里回鄉謁祖朝圣、觀光旅游。這股由華僑文化驅動的“朝圣經濟”,極大地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交通、特產銷售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使清水巖成為華僑文化反哺桑梓、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的典范之作,生動詮釋了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支撐的蓬萊實踐。

柯懷蓮主席正在解答同學們的問題 王晶攝
根深葉茂,共繪蓬萊新畫卷此次深度訪談,不僅為我校學子深入了解本土華僑文化、蓬萊鎮發展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從僑胞捐資興學的遠見卓識,到鋪路架橋的務實奉獻;從支持清水巖文化傳承的虔誠守護,到僑胞后代跪行歸宗所展現的文化根脈的震撼力量,無不彰顯著華僑群體是蓬萊鎮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功臣與親人。他們的故事,是蓬萊鎮最生動的發展注腳,是家國情懷最鮮活的教材。蓬萊鎮僑聯在柯主席的帶領下,正持續發揮著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的重要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深厚的華僑文化滋養下,在海內外蓬萊兒女的共同努力下,蓬萊鎮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共同繪就一幅根深葉茂、生機盎然的壯麗新畫卷!

柯主席正在傾聽同學們的討論 王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