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2025年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一‘科’青蔥,‘合’力助‘農’”實踐團,在村干部的帶領下,踏入土家族聚居村落,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學習參觀活動,深度感受土家族獨特的竹編文化與傳統民俗。
實踐團首先來到一位土家族竹編老人的家中。一進小院,便看到老人正專注地坐在木椅上,手中的竹條在熟練的操作下逐漸成型。據了解,土家族竹編技藝歷史悠久,是土家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智慧結晶。從日常使用的竹籃、簸箕,到精美的裝飾品,竹編物品滲透在土家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圖為老人在削竹編 供圖唐梵洋)
老人熱情地向實踐團成員們展示了竹編的基本工序,從破竹、削篾到編織,每一步都蘊含著獨特的技巧。成員們認真學習,還親手嘗試編織,在老人耐心指導下,逐漸掌握了一些基礎技法。在交流過程中,成員們還與當地村民親切交談,進一步了解到竹編技藝不僅是一種謀生手段,更是土家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土家先輩們的生活記憶和民族情感。
(如圖為村干部體驗非遺竹編 供圖彭俊博)
隨后,實踐團在附近中參觀了當地特有的石頭豬圈。這種石頭豬圈是土家族因地制宜建造的特色建筑,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材資源,既堅固耐用,又能適應山區的地理環境,展現了土家族人民的建筑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
(如圖為土家族石頭豬圈 供圖王欣怡)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的學子們通過實地走訪和親身實踐,深入了解了土家族竹編技藝和傳統建筑文化,不僅增強了對非遺文化的保護意識,也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未來,實踐團成員們表示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為土家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青春力量,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一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
(如圖為大合照 供圖周江)
(供稿人唐梵洋 王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