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緒的主人,為鄉村心靈注入陽光
來源:信息及圖片源自青馬志愿服務隊的實地觀察與記錄
在“三下鄉”的溫暖征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對于鄉村的孩子們而言,情緒管理的知識與技巧猶如迷霧中的燈塔,指引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好地認識自我、調節心態。一堂以“做情緒的主人”為主題的課程,為鄉村孩子們打開了探索內心世界的大門,幫助他們學會接納情緒、駕馭情緒,成為生活的積極參與者。
這節課以頭腦特工隊這一動畫片為中心展開,課程一開始,老師先賦予了孩子們一個新的身份,茉莉。茉莉是頭腦特工隊中的主角,老師希望能以這種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們沉浸式體驗如何做情緒的主人。隨后,老師播放了一個小短片,其中描繪了主角茉莉的各種情緒。播放結束后,老師微笑著問道:“小朋友們,剛才茉莉都經歷了哪些情緒呀?”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爭先恐后地回答:“有開心!”“還有生氣!”“難過的時候都哭了!”課堂氣氛瞬間被點燃。
緊接著,老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情緒盲盒,并邀請孩子們上臺抽取任意一個盲盒。要求孩子們表演出卡片上的情緒,讓其他同學猜測所表達的情緒。孩子們積極參與,有的把眼睛瞇成彎彎的月牙,露出燦爛的笑容,展現喜悅;有的皺起眉頭,瞪大雙眼,裝作生氣的樣子。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不僅準確地識別了各種情緒,更對情緒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老師適時總結道:“情緒就像我們的好朋友,每一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我們要先認識它們,才能更好地和它們相處。”
隨后,老師引入了“情緒溫度計”的概念,用形象的比喻幫助孩子們感知情緒的強度。“就像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高低一樣,我們也可以用‘情緒溫度計’來衡量自己情緒的強烈程度。當我們特別開心或者生氣的時候,情緒溫度可能達到100度。”老師鼓勵孩子們分享自己生活中情緒溫度“爆表”的時刻。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說:“。。。。。。”通過這樣的分享,孩子們對自身情緒的覺察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更加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
在了解了情緒的相關知識后,孩子們最渴望的就是學會如何管理情緒,做情緒的主人。老師拿出了精心準備的“情緒管理錦囊”,與孩子們一同分享實用的情緒調節方法。
首先是“深呼吸魔法”。老師示范了正確的深呼吸姿勢:慢慢地吸氣,讓空氣充滿腹部,感受肚子像氣球一樣鼓起來;再緩緩地呼氣,體會肚子逐漸收縮。孩子們跟著老師一起練習,閉上眼睛,專注于呼吸的節奏。幾次深呼吸之后,教室里原本活躍的氣氛變得平靜下來。老師笑著說:“當我們感到緊張、生氣的時候,不妨試試這個魔法,它能幫我們快速平靜下來。”
除了身體調節的方法,老師還分享了“合理宣泄法”和“轉移注意力法”。鼓勵孩子們在有情緒時,主動和家人、朋友、老師傾訴,也可以通過畫畫、聽音樂、閱讀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將負面情緒轉化為積極的能量。
課程接近尾聲,老師邀請孩子們寫下自己的“情緒門診卡”,在這張卡片上記錄下自己今天的心情,并簡要分析一下原因,總結一下保持快樂或者消除煩惱的小妙招。
這堂“做情緒的主人”課程,是“三下鄉”活動中為鄉村孩子們送上的一份珍貴禮物。它不僅讓孩子們掌握了情緒管理的方法,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心理健康的種子。未來,這些種子將在鄉村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陪伴孩子們茁壯成長,讓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風雨,擁抱更加燦爛的明天 。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