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涪韻探鮮”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走進重慶市涪陵區江北街道二渡村,開啟了為期八天的鄉村振興實地考察之旅。此次活動以當地鄉村集體榨菜工廠為考察核心,旨在深入探究傳統手工技術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如何為榨菜產業賦能,推動知識的普及與傳播,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圖為實踐團聽手工榨菜廠生產負責人華老師講解生產線程文雨供圖
二渡村作為“世界榨菜第一村”,其手工榨菜廠依托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形成了極具特色的生產模式。實踐團成員在涪陵區江北街道二渡村外聯干事練老師的帶領下,與榨菜工廠生產負責人華老師展開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了工廠的生產流程、運營模式、工藝傳承及創新發展情況。
進入工廠,濃郁的香味便撲面而來。生產車間內,嶄新的機器有序分布,嚴格按照運輸、清洗、二道清潔、切片、分裝、腌制、拌料、包裝、殺毒等工序高效運轉。其中,腌制環節堪稱決定榨菜品質與味道的關鍵,切片后的榨菜頭會被分裝至各個腌制池,通過獨特技術進行長時間腌制,部分甚至需二次腌制,以確保品質合格,這也是二渡村手工榨菜風味獨特、口感出眾的重要原因。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腌制池董雯倩供圖
華老師為實踐團成員介紹道:“我們堅持現代工藝和傳統工藝相結合,就是為了保留涪陵榨菜最純正的味道”,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匠人們的心血和智慧,團隊成員了解到,在拌料區,工廠始終堅持秘制配方,購置最新鮮的辣椒、花椒等調料,手工鑿成調料粉,激發調料最原始的香味。多種手工調料粉按照嚴格的比例與研制好的榨菜半成品進行充分混合,麻辣、香辣等不同香味令最終的成品榨菜垂涎欲滴,最終收獲高品質的涪陵手工榨菜,實踐團成員紛紛贊不絕口。這種嚴謹的制作態度和高效的響應機制,保證了原材料的高品質,也為手工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圖為二渡村手工工場作坊的拌料機盧燕靈供圖
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二渡村在傳承手工技藝的同時,積極引入現代科技元素,實現了與現代產業技術的接軌,推動榨菜品質不斷提升。而二渡村“一產奠基、二產推動、三產創新”的全鏈條發展模式,更是其手工榨菜暢銷全國的重要支撐,讓“世界榨菜之鄉”的美味走向更多消費者。
從二渡村手工榨菜產業的發展軌跡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門技藝的傳承與革新,更是鄉村振興戰略下傳統產業煥發新生的生動縮影。當手工的溫度與科技的精度相遇,當全鏈條的產業思維激活地方特色資源,小小的榨菜便能成為撬動鄉村經濟發展的支點,為更多鄉村探索特色振興之路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本次考察活動,也為“涪韻探鮮”社會實踐團對榨菜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探索增加了更強的驅動力。據悉,實踐團后期將繼續圍繞涪陵榨菜展開深度調研,探索小小青菜頭帶動鄉村振興的背后奧秘。

圖為華廠長、團委老師和實踐團的合照程文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