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為追憶抗戰烽火歲月,傳承弘揚延安精神,南京審計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統數先鋒團"實踐隊入選“賡續紅色血脈,助力圣地發展”2025年全國大學生延安專項實踐活動,團隊成員于7月12日奔赴延安,開展"追尋紅色足跡激揚青春力量"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尋跡】踏訪圣地足跡,追尋紅色根脈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內,一件件珍貴文物無聲訴說著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崢嶸歲月。泛黃的《解放日報》原刊、簡陋的紡車、斑駁的軍用水壺,無不彰顯著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精神品格。團隊成員駐足凝視,通過詳實的史料系統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歷史進程。在王家坪革命舊址,毛澤東與毛岸英的父子故事令人動容,領袖舍小家為大家的崇高境界,讓實踐團的同學們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這些跨越時空的歷史印記,構筑起紅色基因傳承的精神坐標,為新時代青年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沉浸】腰鼓躍動防空洞,校歌嘹亮心潮涌
在王家坪革命舊址的廣場上,團隊成員跟隨非遺傳承人學習安塞腰鼓的"十字步",鏗鏘的鼓點與矯健的步伐相得益彰,展現了陜北人民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鳳凰山革命舊址的防空洞體驗環節尤為震撼,彎腰穿過低矮潮濕的通道時,當年革命志士在艱苦環境中堅持斗爭的場景仿佛重現眼前。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內,《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的激昂旋律讓全體師生肅然起敬,"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抗大校風穿越時空,激勵著新時代青年勇擔使命。這種沉浸式體驗讓紅色教育入腦入心,團隊成員紛紛表示要在實踐中傳承革命精神。

【感悟】歷史照鑒初心,數據賦能使命
行走在延安這片紅色熱土上,每一處革命舊址都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延安革命紀念館的系統史料讓同學們讀懂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邏輯;王家坪的父子情深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抗大校歌的雄壯旋律則奏響了青春報國的時代強音。站在統計與數據科學專業視角,我們特別注意到展陳中那些泛黃的統計表格、手繪的物資調配圖——這些最原始的數據載體,正是革命先輩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這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中國共產黨人就已展現出用數據服務革命的智慧。新時代,新征程,實踐團隊成員們將充分發揮數據學科優勢,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立志成為既懂數據科學、又具紅色底蘊的新時代復合型人才,讓統計之光照亮復興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