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李幸萱 關靜 喻超)7月13日,吉首大學“心系旅農”實踐團邀請非遺傳承人楊勝先先生為邊城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帶來一堂“花垣漢戲”傳承課,旨在推動非遺活態傳承與青少年兒童教育的深度融合。
課堂上,楊先生現場演奏二胡并教唱漢戲選段,孩子們受到感染,跟著琴聲輕聲學唱,稚嫩的童聲與悠揚的二胡旋律相互交融。“二胡不同把位的音色有差異,得用心去感受。”楊先生帶來的那把磨得油亮的自制二胡成了課堂上的“活教材”。他一邊輕撫琴身,一邊耐心引導孩子們辨別二胡在不同把位下發出的細微音色變化,讓孩子們直觀感受二胡演奏的精妙之處。

圖為楊勝先先生教授漢戲 廖穎攝
實踐團隊長表示,未來可持續聯動非遺傳承人、地方文化機構,開展“非遺研學”等實踐活動,讓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破圈傳播”,為鄉村振興培育兼具文化底蘊與創新思維的新生力量。

圖為全體合影 廖穎攝
非遺傳承,貴在薪火相傳。吉首大學“心系旅農”實踐團以行動詮釋青年擔當,讓古老戲曲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期待更多高校與社會力量加入非遺保護行列,共同守護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