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訪思明識成效,鷺島史中見未來
發展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具有戰略導向和政治優勢作用,為深刻感悟《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這一藍圖在城市發展變遷中的生動實踐,近日,福建農林大學赴廈門市“提升本島,跨島發展”的戰略規劃理念傳承與青年行動實踐隊深入思明老城區走訪調研,走進廈門博物館參觀學習,在行走中體悟《戰略》領導下科學規劃的戰略偉力。
上午,實踐隊員帶上攝像設備和記錄手冊來到思明老城區,駐足宣傳欄前了解城區變遷歷史,直觀體悟《戰略》“人民至上”理念在舊城更新中的延續。與居民商戶訪談中,多組受訪者表示經過“提升本島”相關項目的實施,老城區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如今不少老舊社區停車線得到合理規劃,社區交通更加流暢,休閑區的增設為居民提供更多就近放松、互動的空間,訪談中有居民對此表示滿意。該反饋印證了《戰略》中“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在當代的落地生根,也讓實踐隊員們真切感受到“提升本島”戰略給老城區人居環境帶來的積極變化。
圖為實踐隊指導老師張紫琴訪談居民對“提升本島”的感知
下午,實踐隊員前往廈門市博物館。博物館入門處,一面由上千張歷史照片拼接而成的城市影像墻引發隊員關注。該影像墻將古厝與高樓圖像拼接,以像素畫的形式呈現廈門人文景觀,傳統與現代的視覺對話讓隊員感受到城市規劃需兼顧城市發展與民生細節、歷史底蘊與現代需求。轉入城市發展展區,實踐隊員們就衛星影像對比圖和《戰略》相關要點的進行探討,追溯“提升本島”的發展坐標。結束后,隊員們輪流分享自身看法,并對《戰略》對城市規劃發展的指引和導向作用進行簡要總結。
圖為實踐團隊在廈門市博物館的合影
通過本島調研活動,實踐隊員們對于《戰略》的實施如何流向廈門市民生活的毛細血管,規劃發展精神如何在實踐中傳承的問題有了新的答案。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仿佛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既在老舊城區的成功改造中感受到“提升本島”的成效和惠民溫度,又在博物館中系統體悟到《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作為城市發展指南針的深遠意義。實踐隊員們將整日的收獲記錄在冊,將這份“毛細血管網”中的戰略實踐感悟轉化為次日宣講的素材,也為日后深入學習實踐戰略智慧、戰略精神做足準備。
通訊員 梁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