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體驗、宣傳道官沖村的非遺文化,2025年7月14日,湖南工商大學會計學院“瀏韻非遺隊”來到夯土建造體驗館、尚醬古法食療館和瀏陽手工造紙博物館,深入探究道官沖村非遺文化的千年密碼。
隊員們首先來到了夯土建造體驗館。在體驗館內,隊員們通過講解員的講解了解了夯土建造是以黃土、稻草、石灰為原料,再取“取土—配方—夯筑—養護”四步古法,按照比例加入黃土、稻草、石灰后,人工夯筑成墻。隨后,隊員們走進尚醬古法食療館,近距離記錄“選豆—泡蒸—制曲—發酵—曬醬—滅菌灌裝”這六道工序,深刻感受著項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
下午,隊員們來到了瀏陽手工造紙博物館。一入館,隊員們便被館內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所包圍。館內陳列著豐富的造紙工具,從古老的石臼、蒸鍋,到精細的竹簾、木榨,每一件工具都仿佛在訴說著往昔造紙的故事。隊員們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不時駐足欣賞,對先輩們的智慧和創造力贊嘆不已。
隨后,隊員們來到了體驗手工造紙的實操區。隊員們圍站在抄紙槽旁,接過傳承人遞來的竹制紙簾,嘗試“蕩料入簾”的關鍵步驟。傳承人示范著動作要領,隊員們卻屢屢“失手”——要么紙漿分布不均,要么提起時紙層斷裂。隊員們不禁感嘆,看似簡單的動作,原來藏著這么多門道!
從“搗漿”時木槌與石臼的撞擊聲,到“曬紙”時紙張與竹架的摩擦聲,實操間里回蕩著此起彼伏的嘗試與歡笑。隊員們相互鼓勁,在協作中體會著手工造紙隱藏的“匠心”真諦。
一天的實踐結束后,瀏韻非遺隊的隊員們認識到,每一項非遺背后,都是無數匠人用時光沉淀下來的智慧。而傳承與創新,正是讓這些古老技藝煥發新生的密碼。隊員們表示,將把此行的感悟轉化為行動,用年輕力量為非遺傳承注入新動能。
團隊:會計學院 瀏韻非遺隊 文脈傳承
文:會計學院 繞亦捷 數字媒體工程與人文學院 邱麗欣
圖:公共管理與人文地理學院 劉晴
審核老師:劉金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