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院“影動‘湘’韻”社會實踐團赴株洲博物館助力非遺傳承
來源: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影動“湘”韻社會實踐團
7月5日,株洲博物館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傳承活動。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計學院影動“湘”韻社會實踐團與皮影戲(紙影戲)傳承人吳淵攜手,為市民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傳統文化體驗。這場活動不僅展現了非遺魅力,更探索了青年學子參與文化傳承的新模式。
(圖為團隊成員與傳承人活動合影)
活動現場,團隊成員分工明確,有的協助布置展示區,將吳淵帶來的珍貴紙影藏品排序陳列;有的負責引導參與活動的小朋友就座,提前分發簡易紙影制作工具。
(圖為分發制作工具)
在吳淵的講座環節,團隊成員小劉主動擔任互動主持,結合提前整理的紙影戲經典劇目故事,向小朋友們提問互動,讓原本略顯深奧的歷史脈絡變得通俗易懂。當吳淵演示 “以桿運影”技藝時,團隊成員們默契配合,有的調整燈光角度,有的在幕布另一側輕聲解說角色動作背后的技巧,讓觀眾更清晰地感受紙影角色轉身、跳躍的精妙。
在制作技藝體驗環節,團隊成員們化身“助教”,將吳淵揭秘的選紙、繪圖、剪裁、上色等步驟拆解為更易操作的小環節。建筑設計專業的小柯發現紙影剪裁的線條比例與建筑圖紙設計有共通之處,便用卷尺測量示范作品的尺寸比例,手把手教小朋友們把握剪裁力度。“當看到小朋友們剪出的第一個紙影輪廓時,突然明白傳承不只是技藝的傳遞,更是熱情的點燃。” 小柯這樣說道。團隊成員還特意準備了不同顏色的環保顏料,在吳淵指導下,引導孩子們為自己制作的紙影上色,原本素凈的紙片在孩子們的巧手下,綻放出充滿童趣的色彩。
(圖為團隊指導觀眾操作)
活動尾聲,團隊成員們發揮專業所長,將建筑設計中的空間層次感融入紙影戲編排。他們用硬紙板搭建出簡易的多層幕布,通過調整光源距離,讓紙影角色呈現出近大遠小的立體效果。成員們反復與吳淵溝通劇情節奏,將現代校園生活場景融入傳統故事框架,最終共同完成的小型紙影戲展演,既保留了 “以桿運影” 的傳統精髓,又增添了青春氣息。
據統計,活動期間共接待參觀者300余人次,指導完成紙影作品50余件。更讓團隊自豪的是,有15位參觀者當場表示要深入學習皮影技藝。參與活動的團隊成員小邱坦言:“原本以為我們是來學習的,沒想到在協助傳承的過程中,收獲了更多。當親手操縱的角色在燈光下‘活’起來時,那種將知識轉化為實踐的成就感難以言喻。” 團隊負責人則表示:“這次志愿者經歷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非遺傳承需要年輕一代用創新思維搭建橋梁,建筑設計中的空間邏輯能為傳統技藝注入新表達,這為我們后續的實踐提供了全新思路。”
(圖為團隊進行展演)
通過這次實踐,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非遺傳承不僅需要堅守,更需要創新。他們計劃將活動經驗制作成手冊,為其他文化志愿活動提供參考。同時,團隊還將探索皮影人物數字化呈現技術,運用3D建模、動態捕捉等現代科技手段,讓傳統紙影藝術以數字文創產品的新形式走進現代生活。正如隊員小李所說:"我們要用年輕人的方式,讓非遺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圖為團隊成員充當講解員)
據悉,該團隊已著手開發首批紙影數字文創產品,包括動態壁紙、AR互動體驗等內容。這些創新嘗試,將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辟新的可能性。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