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2025年7月14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四進永和服務隊成員黃子強在廣州市黃埔區永和街社工服務站開展了主題為“杜甫人生模擬器”的人文課程。課程用沉浸式游戲串聯起詩圣杜甫的一生,讓學生在歷史的對話中觸摸家國情懷的溫度。
課堂上,授課老師讓小朋友們代入杜甫的視角,沿著他的人生軌跡漫步。隨著游戲的推進,授課老師引導小朋友們在每一個抉擇節點做出自己的選擇,讓小朋友們感受在時代浪潮中,個人選擇與家國情懷的碰撞與共鳴。
當“親身經歷”幼子餓死的無奈,小朋友們既感到驚訝,又感到悲傷。志愿者隨后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詩句逐字進行了解釋和翻譯,在強烈的情感對比下,小朋友們不僅被杜甫對天下百姓饑寒交迫的痛心和對貴族奢靡無度的憤恨深深感染,更由此感受到杜甫一步步成為憂國憂民、心系天下的圣人的心境變化。
“石壕村之夜”劇情將課堂氣氛推到高潮。屏幕上出現老婦人苦苦哀求官兵的圖片,小朋友們皺緊眉頭。一名小朋友站起說:“我要阻止他們!”,授課老師先對小朋友勇敢予以肯定,隨后引領小朋友們進行理性的分析。最后,老師通過講述《石壕吏》的故事讓小朋友們明白“堅守不在鋒芒畢露,而在以筆為刃”的道理。
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環節,小朋友們反應激烈。隨著屏幕彈出“安得廣廈千萬間”的詩句孩子們都安靜下來,在老師的講解下,小朋友們“穿越”回了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通過展現杜甫由個人的茅屋被秋風吹破,聯想到天下貧寒之士的處境。小朋友們亦體會到杜甫成為詩圣的背后是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推己及人的奉獻精神和超越個人苦難的宏大理想。
隨著杜甫漂泊江舟成為圣人,游戲迎來尾聲。小朋友們沉浸式體驗了杜甫的一生,在杜甫的每個人生節點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通過游戲,小朋友們看到了一個用詩歌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苦難的文人,一個用堅守詮釋文人的家國擔當的杜甫。課程引導青少年感悟詩圣杜甫心系家國的深厚情懷與文人擔當,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讓愛國情懷與人文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期待小朋友們將杜甫心憂天下的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通訊員:黃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