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粘土定格情緒模樣,讓小朋友們親手觸摸、親身體驗,將抽象情緒化為掌心可感的溫度。”2025年7月14日,華南師范大學物院四進永和服務隊隊員羅一至走進廣州市黃埔區永和社工服務站,為小朋友們帶來生動有趣的“認識情緒,制作情緒臉譜”課程。

課堂伊始,授課老師以電影《頭腦特工隊》為引,向小朋友們介紹了喜怒哀懼厭五種情緒的具體特點以及每種表情代表的情緒名字。這個過程中,授課老師將介紹順序的選擇權交給小朋友,這不僅能更好提升課堂趣味度,還讓小朋友們獲得沉浸式學習體驗。在講解過程中,授課老師通過生動的圖片翻卡片動畫的介紹形式,大大加深了小朋友對這五種情緒的認識。
在小朋友對五種情緒的了解更加深刻的基礎上,授課老師依托最初角色與劇情設定,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情景,邀請小朋友們走上講臺,去展示并判斷不同情境里主角的情緒狀態,并順勢引導:“那我們在生活中碰見這些情緒,要怎么調節呢?”小朋友紛紛思考,踴躍舉手表達自己的看法:“可以通過運動!”“可以深呼吸!”“還可以跳繩!”“我知道可以吃冰淇淋!”授課老師對每個回答都給予了肯定,并對各種調節方法進行總結。緊接著,授課老師點出本節課的重要環節,情緒臉譜的制作。

在助教的幫助下,每個小朋友都領到了一個圓紙盤和一份粘土,并在老師們的引導下開始情緒臉譜的制作。有些小朋友注重每種情緒生動的表情特征,比如發怒時眉毛上揚,咬牙切齒的表情特征,創造出栩栩如生的“生氣”情緒臉譜。

課程尾聲,授課老師對課堂內容進行了總結,肯定每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是我們內心的晴雨表。更指出情緒無好壞之分,而我們要學會傾聽情緒、理解情緒,讓情緒成為我們的力量。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小朋友們學會正確認識、接納和調節情緒,理解情緒、接納自我的心態在小朋友們心中悄然播撒。永和四進服務隊本次開展的情緒小課堂,讓兒童心理健康科普以創新形式帶進基層社區,為心育賦能“百千萬工程”寫下生動注腳。
通訊員:羅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