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青春熱血,扎根鄉土踐行擔當——溪畔新前·青耘實踐團赴往新前村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積極響應國家鼓勵青年服務基層的號召,2025年7月5日-2025年7月7日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溪畔新前・青耘實踐團”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郭維維的帶領下,走進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千嶺鄉新前村,開展了一系列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活動,包括與當地政府對接交流、走訪貧困村民、宣傳防溺水與交通安全、調研青梅種植產業、建立實踐基地等。
(圖為團隊成員合照)
對接政府尋機遇,共繪鄉村振興新篇 團隊第一站便來到了新前村村委會和當地政府對接為后續活動順利開展做準備。在于當地政府深入交流中,我們了解了新前村的發展歷程與現狀。期間團隊積極提出合作發展與搭建新媒體電商平臺新思路,同時仔細詢問政府對團隊活動的支持政策、指導建議、以及開展活動時需要注意的細節,為后續交流合作奠定基礎。

(圖為團隊和夏書記交流)
走訪貧困村民,傳遞幫扶熱情 在與村委會干部的多次交流中,團隊了解到了鄉村振興給鄉村和村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并開啟了為期3天的實踐走訪。
在實際走訪中,團隊深入貧困村民家中,以拉家常的方式詳細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經濟來源、致貧原因及生活需求。交流和傾聽每位村民的故事,主動進行志愿服務幫助村民,熱情回應,讓村民感受到關懷與溫暖,增強他們對鄉村振興的信心。
(圖為團員在與村民進行訪談)
防溺知識入村,防詐意識進戶 實踐團走進宿松縣新前村,面向當地兒童及家長開展“防溺水”安全知識普及活動,以圖文并茂的宣講形式筑牢暑期安全防線。用輔導員老師在暑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上防溺水專項安全教育模塊時講到的“六不四免”原則,拓展成通俗易懂的表述講解給村名們聽。
實踐團挨家挨戶地宣傳防詐意識,強調“三不原則”——不輕信陌生信息、不泄露敏感信息、不向陌生賬戶轉賬,向老年居民發放反詐宣傳手冊,指導其留存求助聯系方式。通過這種形式的宣傳與互動,讓廣大村民對詐騙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掌握了防范詐騙的方法,更好的保護自己的錢袋子。
(圖為團隊成員在走訪宣傳)
參觀青梅種植基地,調研產業發展現狀 團隊成員走進新前村青梅種植基地,深入調研了產業發展現狀。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實地考察了青梅的生長環境,與農戶面對面交流并了解日常種植管理等方面。在交流中我們了解到了本地產品知名度不高的困境。為解決這一難題,團隊經過認真研討,決定推動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建立長期參與機制,為當地發展持續發力。
(圖為隊員打掃青梅基地照片)
凝聚集體力量,建立實踐基地 為了建立長效幫扶機制,經過與村委會的多次協商和精心籌備,實踐團于活動尾聲在新前村村委會舉行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確保基地建設順利推進。
團隊成員與夏書記共同揭牌。在實踐基地,團隊成員開啟多場直播講解新前村青梅、茶樹等種植文化,從多元角度讓大家了解到新前村的特色文化。引發實踐團隊思考更高效的推廣方法,以助力當地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從而開啟長效的幫扶新篇章。

(圖為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通過此次活動,團隊不僅對新前村的發展現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刻感受到了農民的艱辛和國家對鄉村振興的大力投入。此次暑期社會實踐團志愿活動被宿松融媒體、宿松新聞網相繼報道,團隊在活動中也收獲了美好的回憶和深厚的友誼,期待新前村的鄉村振興事業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