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重慶九龍社區的活動室里洋溢著探索的激情與夢想的星火。重慶師范大學化學學院“綦水啟源·蒙趣化行”志愿服務團隊正以一場融合科學之奇、心靈之思與理想之光的“實踐交響曲”,為十五名社區兒童開啟了一段難忘的夏日成長之旅。團隊以化學學科特色為依托,通過趣味實驗、思政講座、勵志教育等多種形式,為社區兒童帶來了知識與歡樂,助力孩子們健康成長。

圖為實踐團和小朋友們合影 吳思逸攝
趣味實驗,開啟科學探索之門。踏上“藍曬陽光畫”的奇妙旅程,志愿者化身科學引路人,將氧化還原反應的神奇娓娓道來。檸檬酸鐵銨與鐵氰化鉀溶液在孩子們專注的目光下相遇、交融,化身為一張張等待陽光“簽名”的魔法畫紙。稚嫩的小手執起畫筆,將童真的想象繪于其上。置于日光之下,藍色印跡如精靈般在紙面漸次蘇醒——化學反應的無聲詩篇,讓孩子們親眼見證了科學如何賦予平凡材料以藝術的靈魂。這不僅是專屬陽光畫的誕生,更是觀察力與探索欲在指尖被點燃的瞬間。

圖為實踐團成員講解藍曬實驗PPT 吳思逸攝


圖為小朋友做藍曬實驗 吳思逸攝
在“藍境流轉”的實驗臺前,好奇的目光被五彩斑斕的現象深深吸引。志愿者細致講解實驗藥品特性,強調安全規范,引導孩子們辨識不同顏色瓶蓋背后的“秘密語言”。當親手操作讓溶液在眼前奇妙變幻,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嘆。實驗不再囿于課本抽象符號,而是成為可觸碰、可創造的生動現實。這份“流轉”的魔力,正是三下鄉的宗旨“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體現,也是叩響科學大門的鑰匙,讓探索的目光從此投向更廣闊的生活奇景。

圖為實踐團成員講解“藍境流轉”實驗PPT 吳思逸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們進行互動 蕭佳欣攝
“生氣的河豚"則以別開生面的趣味,迎來了化學課堂的又一個高潮。從日常河豚形象巧妙切入,瞬間點燃了孩子們對實驗的熱情。清晰的原理視頻鋪墊觀察基礎,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揭示則進一步激發了求知欲。在安全提示的護航下,孩子們化身小小實驗員,一步步驗證現象。最后,志愿者詳細講解實驗步驟并提醒注意事項,確保孩子們安全地進行實驗。

圖為實踐團成員幫助小朋友進行“生氣的河豚”實驗 吳思逸攝

圖為小朋友成功做出“生氣的河豚”實驗 吳思逸攝
心靈驛站,解碼情緒的彩色拼圖。科學探索之外,團隊亦為孩子們的心靈成長構筑溫暖港灣。一場別開生面的情緒管理講座,以“情緒體驗游”為線索徐徐展開。講座伊始,志愿者通過短片互動,讓小朋友識別開心、生氣等常見情緒,并講解了情緒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和生理反應等方面知識。接著,“情緒盲盒”模仿秀環節將講座推向高潮,孩子們通過模仿盲盒中的情緒表現,更加直觀地觀察和理解情緒要素。志愿者還介紹了正性和負性情緒的獨特價值,讓孩子們明白每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其中活動巧妙引入心理學ABC理論,通過貼近生活的改編案例,志愿者以通俗語言揭示“看法決定心情”的奧秘——原來改變想法,就能為情緒的河流另辟航道。講座尾聲,“情緒之星”的評選不僅是對理解的褒獎,更以“記錄一周心情并嘗試調整”的實踐任務,將課堂所學錨定于日常。孩子們在互動中悄然握住了認識自我、擁抱情緒的第一把鑰匙。

圖為實踐團成員講解情緒講座 吳思逸攝
夢想星海,少年心向家國萬里。“我的少年夢”勵志教育如一道強光,照亮前行的方向。志愿者以“少年夢·強國夢·中國夢”為軸,編織起個人成長與家國命運的壯闊圖景。輕松活潑的卡通開場后,“個人夢——重慶兒女的奮斗”篇章率先展開。夢想被喻為生命動力與人類進步的星火,孩子們懂得了每一顆獨特夢想之星都需以知識為基、品德為柱,在日復一日的耕耘中積蓄光芒。深情隨即流轉至“強國夢——重慶紅色力量的擔當”。小蘿卜頭宋振中在獄中傳遞情報的堅毅身影,綦江將領王良為革命揮灑的熱血忠魂……這些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土紅色故事,讓“擔當”二字在孩子們心中有了滾燙的重量。前輩以生命守護的信念,如燈塔穿透歷史迷霧。“中國夢——共筑夢想,砥礪前行”的華章隨之奏響。愛因斯坦關于夢想力量的箴言擲地有聲,中國夢作為民族復興的偉大愿景被深情闡釋。志愿者清晰勾勒出個人夢想與國家命運緊密交織的脈絡,發出強有力的時代召喚:“以知識筑基、品德鑄魂,讓少年夢扎根強國沃土!”孩子們清澈的眼眸中映照出星辰大海,紅色基因的傳承在此刻完成了最生動的鏈接。
從實驗室燒杯中的奇妙反應,到心靈工坊里對情緒的溫柔梳理,再到家國情懷的磅礴激蕩,“綦水啟源,蒙趣化行”團隊的這一天,是科普啟智、服務暖心、紅色鑄魂的立體實踐。孩子們收獲的不僅是化學現象的直觀體驗、情緒管理的實用鑰匙,更有夢想坐標的清晰錨定。對志愿者而言,這更是師范生踐行教育初心、反哺社會的珍貴一課。他們以專業學識為橋梁,以赤誠之心為燈火,在社區這片沃土上,生動詮釋了“知行合一”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