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蔓儀孟琪劉婉瑩)湘西古丈,群山如黛,半山腰上,“種茶大戶”向云權站在茶壟間,熟練地掐下嫩芽。7月10日上午,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探訪了老黨員向云權的茶園。云霧繚繞的山坡間,一行行翠綠的茶樹生機盎然,這里傾注了他大半輩子的心血,也飄散著古丈毛尖特有的清香。
茶壟間的第一課
“采茶要掐這個嫩尖尖,手指要輕,不然傷了芽頭,來年就長不好了。”向云權站在齊腰高的茶樹旁,給圍成一圈的同學們示范。成員們學著他的樣子伸出指尖,稍一用力便捏碎了嫩芽。“04年那會兒,我也是這么摸索著種茶的。”站在自家祖傳的山坡地邊,向云權說道。
二十年過去,從最初的幾分試種到如今的幾畝茶園,從憑感覺侍弄到摸透茶樹習性,這片曾是荒坡的土地,不僅長出了翠綠的希望,更成了他用雙手書寫“堅守”的課堂。
老茶農的二十年
向云權種茶,講究的是用心。他精心打理每一棵茶樹,堅持生態種植,少用化肥農藥。雖然規模不大,但他種的古丈毛尖,散發著獨特的山野清香。“咱是黨員,做事得對得起良心,茶要好,人更要實在。”他樸實的語言里透著堅定,這份對土地的虔誠和對品質的堅守,年復一年,體現了只要肯下功夫、講良心,在這片土地上,就能種出地道的茶。在與向云權的深入交流中,團隊成員們詳細詢問了古丈毛尖的種植周期、采摘標準和銷售渠道。

圖為向云權種植的茶田
山鄉的新期待
聊起這些年的變化,向云權由衷地說:“國家政策好,對農民是真心支持。”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他切實感受到了農村發展的新氣象。茶田一片,凝結汗水堅持;政策幫扶,助力走向共富。他樸實地表達著期盼:“希望國家能多為茶農提供技術幫扶,讓好茶更有出路。”

圖為團隊成員與向云權交流
此次走訪,團隊成員們不僅用腳步丈量了茶田的每一寸土地,更用心靈感受著茶農的堅守與期盼。從親手采摘的體驗到與茶農的深度對話,從政策落實的觀察到產業現狀的分析,“知行合一”的實踐讓大家深刻理解:鄉村振興的畫卷,正是千千萬萬個像向云權這樣的黨員先鋒用汗水與堅持鋪就而成,而實踐團的調研與行動,也將成為連接理論與實踐、助力茶鄉發展的小小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