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師學子三下鄉:參與“贊語暖人心,善意傳真情”活動有感
作為“數映紅途”鄉村振興促進團的一員,全程參與黃依美同學主持的“贊語暖人心,善意傳真情”主題活動,讓我對“三下鄉”的意義有了更鮮活的理解——比起單向輸出知識,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或許更有力量。
活動開始前,依美拿著寫滿“社交焦慮常見表現”的筆記本和我討論流程,那些“怕贊美太刻意”“擔心被嘲笑”的細節,都是她前一晚挨個走訪學生宿舍收集的。而“夸夸‘大王’””節的轉變最讓人驚喜。起初孩子們互相推搡著不愿開口,依美沒有急著催促,而是掏出提前準備的“贊美小貼士”,用“就像解數學題要找已知條件,夸人也要說具體事例”來類比——這招還是她昨天聽鄒燁的數學課學來的。當那個總低著頭的男生終于說出“組長把發言機會讓給我”時,依美眼里的光和孩子臉上的紅暈重疊在一起,我突然覺得,這就是我們來鄉村的意義。
最感動我的是活動后的細節:依美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卡片分發給每個孩子,又特意給內向的女生多塞了幾張“贊美練習卡”。她說:“鄉村孩子不是不會表達,只是沒人教過他們怎么開口。”這句話讓我想起白天看到的信息公示欄,那些“恐懼反饋與社交焦慮”的文字,原來真的有人在用心回應。
返程時,依美抱著孩子們寫滿贊語的紙條笑個不停。我看著她筆記本上“重德尚美”四個字旁畫的小太陽,忽然明白:“數映紅途”的“紅”,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善意的接力。未來的活動里,我也要像這樣,把腳印踩得再實些,把心貼得再近些。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