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曲阜師范大學譯韻黃河·文旅知行實踐隊于鄭州市第四高級中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紅色雙語主題課堂。該課堂將“紅色基因實驗室”巧妙融入教學場景,借助“方言原聲+英語敘事+劇本殺沉浸體驗”的三維聯動模式,引導高中生化身歷史“破譯者”,在語言轉換中感悟抗戰精神的內涵。

課堂設計層面,實踐隊隊員打破傳統教學框架,創新設計了“聲”臨其境、“譯”戰到底、“劇”見初心等互動環節。他們通過播放呂梁老人講述紅色故事的影像資料,為同學們呈現了真實且生動的歷史場景。當老人提及“餓著肚子抬傷員”時,實踐隊隊員將其翻譯為“Theiremptystomachsechoed,buttheirhandsneverfalteredcarryingheroes.”精準的翻譯不僅傳遞了語言的美感,更凸顯了語言在歷史傳承中的強大力量。“密電轉譯”環節,同學們充分調動已有的詞匯儲備,出色地完成了情報傳遞任務。劇本殺扮演通過沉浸式角色演繹與多語種情景模擬,將整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同學們在原創劇本殺《呂梁星火》中分飾不同角色,置身于抗日戰爭的緊張情境之中。

課堂結束后,同學們深受觸動,自發撰寫致抗戰英雄的三行詩:
Yourrifleswerecold,butfaithburnedlikefire.
(你們的槍管冰冷,但信念熾熱如焰)
——致敬黑夜中的持燈者

本次課堂生動詮釋了實踐隊“雙螺旋賦能模式”的教育實踐,將真實可感的“基因鏈”與現代化科技的“賦能鏈”有機結合,突破了傳統紅色教育“展板說教”的限制,實現了紅色精神的有效傳承。未來,實踐隊將繼續以小班化、多場次的形式,深度融合外語能力與家國情懷,致力于成為紅色基因的“青春譯碼器”,助力雙語課堂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的堅實基站。
通訊員:王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