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效寧)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決策部署與指示精神,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于到“鄉村振興”建設的偉大實踐當中。7月14日,西安外國語大學“‘五育并舉’呵護兒童成長、‘老幼接力’守護非遺文脈——探索文化賦能鄉村振興與教育發展的現實路徑”——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楓火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陜西省神木市(縣級市)張王莊村,探尋當地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的內在邏輯與獨到經驗。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村委會王書記合影 通訊員邵珥晴供圖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強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的任務,而且是關乎廣大人民切身利益的頭等大事。中國共產黨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以來各級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重要指示安排,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近年來,陜西省神木市大力支持和保障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把培育和壯大鄉村產業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推進,在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深入探尋當地鄉村振興的發展狀況、總結當地在鄉村振興方面的有益經驗,實踐團成員深入神木市張王莊村開展實地調研,通過采訪基層干部、實地考察當地特色產業,理順了當地鄉村振興發展的內在邏輯,總結了當地鄉村振興的獨到經驗。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村委會王書記 邵珥晴供圖
在采訪中,張王莊村村委會王書記首先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了張王莊村的發展概況:“村委會領導班子始終以全體村民利益為重,立足時代條件及時調整村莊經濟發展策略,在經歷了“易地搬遷”、招商引資、發展特色產業三個重要發展階段后,村莊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生活水平持續向好。”張莊村歷屆村委會領導班子充分發揮張王莊村位于神木市近郊的區位優勢,始終把盤活土地資源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依托。首先村委會引導村民由交通不便的山區搬遷至距神木市主城區僅有幾公里的地區,后來伴隨著神木市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張王莊村委會積極招商引資,通過土地租賃、門面房出租等方式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在提升全體村民收入的同時,也將健全村莊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推進。民有所需、必有所應,張王莊村黨委始終秉承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態度,村委會全體干部始終把“為人民服務”宗旨落實到為民服務的方方面面。從一應俱全的健身器材,到豐富多樣的書籍報刊,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小事”織就了服務和保障民生的“保護網”,打通了便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全體村民真正在發展中受益。

圖為張王莊村黨群中心活動室 邵珥晴供圖
近年來,隨著基層治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張王莊村村委會積極推動構建“共商、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制,“干群攜手”,共同畫出基層治理的“同心圓”,不斷地增強全體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例如,近年來,當地村委會充分考慮到當地的留守老人持續增長的狀況,村委會領導班子積極征求全體村民意見,在征得對數村民同意的情況下,由村委會牽頭成立了張王莊村互助幸福養老院,通過統完善的管理制度,解決家庭養老“后顧之憂”,使“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讓全體村民都能在集體經濟發展中受益。

圖為張王莊村互助幸福養老院食堂標語 邵珥晴供圖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從來都不是停留在口頭的標語,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無數黨員干部奮斗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用實干踐行著“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共享發展紅利,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