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三農”工作理念,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號召,7月14日,桂林理工大學人工智能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實踐團隊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黃關鎮三樹村,開展主題為“AI賦能鄉村振興,鏈通富路百業興”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實踐團隊走訪調研 蒙婷攝
團隊抵達三樹村后,迅速開展實地走訪,聚焦當地以水稻為核心的特色產業體系從水稻種植到輔食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條成為調研重點,通過細致記錄產業發展現狀,團隊深入了解當地產業鏈運作模式,積累了寶貴的一線實踐經驗。
圖為實踐團實地調研地-稻米輔食加工廠 邱偌涵攝
實踐團成員深入田間地頭,躬身觀察水稻生長環境與種植技術細節。從土壤墑情到灌溉系統,從品種選育到病蟲害防治,團隊認真記錄下所見所學的第一手農情信息,深入了解農業生產一線情況。
圖為實踐團成員到田野調查水稻種植 曾柏思攝
在加工廠,駐村書記向團隊介紹“湖中禾生態米”品牌特色與工藝團隊成員認真聆聽記錄,學習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打造經驗,并思考AI技術未來可能的應用方向。
圖為駐村書記向實踐團講述稻米產品 蒙婷攝
實踐團與駐村書記及村干部圍繞“AI技術如何助力鄉村產業”展開專題座談。結合調研所見,團隊成員積極提問交流,共同探討智慧農業、產銷對接等領域的未來發展潛力。

圖為實踐團與駐村書記座談會 蒙婷攝
活動尾聲,團隊成員與駐村書記在稻米加工廠前合影留念,標志著此次深入基層的學習實踐活動圓滿結束。團隊將持續關注三樹村的發展,期待以科技之力為鄉村注入新動能。

圖為實踐團與駐村書記在稻米加工廠前合影 邱偌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