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國家法制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25年7月7日至9日,桂林旅游學院“雙語織夢”服務團深入廣西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瓢里鎮六漫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以雙語為橋,將民族團結與法治宣傳的種子播撒在多民族聚居的鄉土之間。
六漫村是一個以壯族為主體,多民族和諧共居的村落,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顒悠陂g,服務團成員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圍坐暢談,沉浸式體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團結濃厚氛圍。村內完善的法治宣傳陣地,如隨處可見的法治標語、精心打造的法治舞臺與法治文化長廊,為服務團開展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和良好環境。
雙語普法,潤物有聲:
服務團緊密對接鄉村實際需求,積極創新宣傳載體。在村內青少年夏令營活動中,一場別開生面的“擊鼓傳花”法治課吸引了孩子們踴躍參與。隨著鼓聲停歇,手持花束的孩子需響亮誦讀一條法律條文,新穎有趣的互動方式讓法律知識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聲”入童心。志愿者們更是充分發揮所長,通過精準的語言轉換,搭建起與各族村民溝通的無障礙橋梁。他們分組開展入戶走訪,耐心傾聽村民心聲,解答法律疑問,將《民法典》、《鄉村振興促進法》及民族團結進步條例等與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念,以最接地氣的方式精準傳遞到戶、普及到人。
歷史回響,精神傳承:
在實踐過程中,服務團成員懷著崇敬之心,專程拜訪了村中懸掛“光榮之家”牌匾的抗美援朝老兵。聆聽老戰士深情講述烽火歲月中的英雄故事和家國情懷,青年學子們深受震撼與教育。這份跨越時空的忠誠與奉獻精神,成為激勵服務團成員扎根基層、服務鄉村、矢志報國的生動教材和寶貴精神財富。
青春聚力,共筑家園:
實踐期間,服務團成員堅持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度參與當地民俗文化活動。在共同勞作與朝夕相處中,青年學子與村民的情感紐帶不斷加深,相互理解與認同持續增進。針對村內青少年群體,團隊精心策劃組織了以“民族團結一家親”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通過講述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奮斗的感人故事,引導青少年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進一步夯實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根基。
短短三天的實踐,“雙語織夢”服務團以扎實的專業知識、飽滿的青春熱情和創新的工作方法,在六漫村的土地上精心織就了一幅普法宣傳與民族交融交相輝映的絢麗畫卷。服務團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并積極參與鄉村法治建設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深化實踐成果,努力用雙語編織服務鄉村、促進團結的青春夢想,讓青春之花在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闊沃土上灼灼綻放,貢獻新時代青年的智慧與力量。
撰稿 | 隆薇薇 梁冬賢 劉貝 鄒一銘
供圖 | 黃仲晟 張亦凡
審核 | 劉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