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3 日,在汕頭市南澳縣后宅鎮中心小學的教室里,一場別開生面的課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廣州新華學院 “藝路向汕突擊隊” 的志愿者老師們,為五年級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充滿趣味與文化內涵的植物拓印課程。在番茄老師與云吞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通過非遺技藝與自然元素的融合,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美育實踐之旅。
課程伊始,授課老師通過展示精美的植物拓印作品,向學生系統講解了這項傳統非遺技藝的歷史淵源。植物拓印技藝其核心技術是通過物理敲擊法將植物色素自然轉印至各類載體,全程無需使用化學染料。這一傳統工藝充分展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態智慧。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專注而有序。

(圖注:孩子們認真傾聽植物拓印的基本知識 沈逸圳 供圖)
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地理解植物拓印的獨特魅力,老師通過對比顏料繪畫和植物拓印作品,生動地講解了二者的區別。顏料繪畫是依靠畫家的想象和技法創作,而植物拓印則完整保留了植物本身的自然形態,比如楓葉的掌狀葉形等特征。這種直觀的對比方式,讓孩子們清楚地認識到植物拓印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還原植物的自然之美。孩子們專注聆聽,很快就理解了這項傳統技藝的獨特之處。

(圖注:云吞老師協助小朋友操作 姚贊潤 供圖)
在實踐環節中,孩子們熱情高漲,積極投入植物拓印的制作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首先根據教學要求認真篩選適合拓印的植物材料,包括具有鋸齒狀葉片的蕨類植物和色彩鮮艷的格桑花等。為確保持色效果,孩子們按照規范操作流程,將選好的植物材料放入明礬溶液中進行固色處理。
隨后,孩子們在帆布袋上進行創作構思和排版設計。有的采用蕨類葉片進行錯落有致的排列,營造出森林般的層次感;有的則以大型葉片為中心,環繞格桑花進行構圖,形成眾星拱月的藝術效果。完成設計后,孩子們使用膠帶將植物材料牢固地固定在帆布袋表面,為后續拓印工序做好準備。整個實踐過程規范有序,充分展現了孩子們對傳統工藝的認真態度和藝術創造力。

(圖注:小朋友正在構思造型 徐婉婷 供圖)
實踐進入關鍵的敲拓環節。孩子們手持工具,專注地進行敲打作業,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他們留意著葉脈在敲打下逐漸舒展的樣子,關注著植物汁液暈染開來的層次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慢慢體會到了 “輕重有度” 的創作智慧。敲打得太輕,植物的汁液無法充分滲出,圖案就會不夠清晰;敲打得太重,又可能會損壞植物和帆布袋。經過不斷地嘗試和調整,孩子們逐漸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完成階段,孩子們積極展示創作成果,相互交流制作心得。老師逐一查看學生作品,從構圖創意、色彩表現等方面給予專業點評,并就技法運用提出改進建議。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的作品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充分展現了傳統工藝教學的有效性。整個教學環節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特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圖注:小朋友制作的植物拓印作品 羅啟盈 供圖)
經過一番努力,南澳的草木終于在孩子們的帆布袋上綻放出了別樣的光彩。鋸齒狀的蕨葉、星星點點的花瓣、錯綜復雜的網狀葉脈,這些既是大自然賦予的獨特肌理,也是孩子們奇思妙想的體現。每一個帆布袋都成為了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承載著孩子們的快樂和對美的理解。
此次植物拓印課程,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手工制作體驗,更是一次非遺文化的傳承之旅,一次自然美育的深度探索。通過課程,孩子們不僅掌握了植物拓印這一傳統技藝,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心中種下了一顆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種子。讓非遺與自然美育在孩子們的童心中深深扎根,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顆種子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讓孩子們更加熱愛傳統文化,熱愛大自然,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更多美好的事物。
通訊員 洪佳佳 全嘉欣 鐘依婷 廖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