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羅蘊瑤)為深入貫徹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戰略部署,推動高校專業資源精準對接鄉村振興需求,廣州城市理工學院珠寶學院“瑤鄉幻彩”實踐團在指導老師梁冰、許智鵬的帶領下于7月4日到15日在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在三排鎮這片瑤族文化沃土上,以扎實的調研和創新的實踐,交出了一份融合文化傳承與促進鄉村振興的亮眼總結性成果。

實踐團深入基層調研(羅蘊瑤 龔遠兵 攝)
深入基層調研,繪制鄉村振興新圖景三排村坐擁獨特的瑤族風情與生態資源,是第一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瑤族聚居行政村。實踐團抵達伊始,便將目光鎖定在挖掘當地文旅潛力上,實踐團緊扣“文化興村”政策導向,與村黨總支書記盤聰驊達成共識——以手繪文旅地圖及相關文創產品激活鄉村發展潛能。為精準呈現三排村的魅力,團隊成員們頂烈日、冒酷暑,在網格員沈東海的帶領下化身“鄉村探秘者”,實地勘探了古寨的傳統建筑、旺相門的歷史印記、油茶基地的產業新貌、大舞臺的文化活力以及溶洞的神秘景致等關鍵節點,每一處景點的方位、特色、文化內涵乃至游覽體驗細節,都被實踐團細致記錄,力求更精準地繪制文旅地圖及設計文創產品,讓其成為展現三排村鄉村魅力的亮眼名片。同時,為深入挖掘瑤族文化底蘊,團隊還前往廣東瑤族博物館(中國瑤族博物館)和拾月拾陸非遺文化創意園,系統學習瑤族歷史、傳統手工藝及非遺技藝,進一步深化對民族文化的認知,為文旅融合注入更深厚的文化支撐。

實踐團調研過程、成果以及直播過程(區佩琳 羅蘊瑤攝)

實踐團采訪唐亞木貴書記并深入水果基地拍攝視頻(羅蘊瑤 龔遠兵攝)
聚焦特色產業,助力農產品提質升級在墩龍瑤寨水果基地,實踐團深入田間地頭,調研當地鷹嘴桃等特色農產品的種植、銷售情況,在與連水村黨總支書記唐亞木貴的采訪中,實踐團成員探討了鷹嘴桃的產業優勢及線上線下銷售體系的建設痛點。針對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拓寬銷路的核心需求,實踐團成員為農產品制作了兩款專屬包裝,以專業優勢提升產品附加值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踐團還為墩龍瑤寨水果基地拍攝了開園預熱視頻,視頻通過“連南發布”微信公眾號發布,有效擴大了基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開園活動起到了良好的宣傳引流作用。此外,成員們化身“帶貨主播”,通過直播鏡頭向網友推介連南特色農產品,講述瑤鄉故事,助力農產品“出村進城”。這場直播不僅拓寬了銷售渠道,更是一次“互聯網+農業”的創新實踐。


實踐團設計的文旅地圖及文創產品
設計賦能展青春,瑤鄉振興結碩果“瑤鄉幻彩”實踐團立足專業優勢,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將專業知識與實踐創新有機結合,圓滿完成了一系列服務鄉村建設的設計成果。團隊精心打造的三排村文旅地圖及配套文創產品,系統整合了當地特色文旅資源;創新設計的農產品包裝顯著提升了產品附加值;成功開展的助農直播有效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這些實踐成果將成為連接游客與瑤寨的文化紐帶,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的文化動能,充分彰顯了當代青年學子服務鄉村發展的責任擔當和創新智慧。實現了高校專業資源與地方發展需求的有效對接,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創新路徑。

實踐團將實踐成果交付給三排村黨總支書記盤聰驊(工作人員 攝)

來自三排鎮三排村村民委員會的感謝信
此外,三排村黨總支書記盤聰驊對實踐團的實踐成果十分滿意,他提到:“實踐團成員的設計對三排村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并表示希望未來能夠再次與實踐團進行合作。”
未來團隊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進一步完善設計成果,推動創意方案落地見效,為連南瑤族自治縣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讓青春之花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絢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