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清晨,晨光透過圖書館的玻璃幕墻,為整裝待發的"紅耀興農先鋒隊"鍍上一層溫暖的金色。蘭州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懷揣精心整理的靖遠縣地方志文獻,開展為期5天的'鄉村振興青春行'實踐活動,用專業學識服務農業發展,以躬身實踐書寫青春答卷。
圖1蘭州理工大學'紅耀興農先鋒隊'出征
蘭州理工大學實踐團抵達靖遠縣后,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王亞偉帶領實踐團隊與縣團委書記張琦進行工作對接。縣團委書記張琦用"三個一"生動介紹了靖遠特色:一條黃河(境內流長154公里)、一片沃土(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兩張名片(枸杞、羊羔肉)。"這里每寸土地都浸潤著黃河水的滋養,"張琦書記說,"靖遠的故事,是黃河與土地共同書寫的鄉村振興篇章。"會上,雙方就實踐調研行程、實踐項目對接等事項達成共識,為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2社會實踐團與靖遠縣團委工作對接會合影
7月15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紅耀興農先鋒隊"聯合清華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實踐團隊,在靖遠縣團委張琦書記的陪同下,深入五合鎮枸杞種植基地開展產業調研。三校學子以跨學科視角,通過實地考察、農戶訪談、樣本采集等方式,系統調研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枸杞全產業鏈發展現狀,共同探尋"甘味"農產品品質提升與品牌建設的創新路徑,為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貢獻青年智慧。
圖3蘭理工實踐團隊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對外貿易經濟大學實踐團隊交流學習
初探產業脈絡:從田間到車間的全鏈條調研
實踐團一行沿著靖安鄉蜿蜒的鄉間小路前行,伴著隊員們熱烈的交流聲,首先走進了當地枸杞交易市場。剛踏入市場大門,一股濃郁醇厚的枸杞清香便撲面而來—新鮮枸杞的甘甜與晾曬后干果的馥郁在夏日空氣中交織,醞釀出獨屬于靖遠枸杞的獨特氣息。
隨后,實踐團參觀了枸杞展覽廳。展廳內,各類枸杞樣品整齊陳列,從鮮果到干果,從散裝原料到精裝禮盒,全方位展現了枸杞產業的豐富業態。張琦書記詳細講解了枸杞從田間種植到加工包裝的全流程,讓隊員們對靖遠枸杞產業有了系統且深入的認識。在加工車間,實踐隊員們在講解員的指導下,親眼見證了枸杞分揀、清洗等加工環節,近距離感受產業標準化生產的嚴謹性。
圖4展覽廳中的枸杞
圖5枸杞晾曬
圖6在講解員帶領下實踐隊員體驗枸杞加工流程
深入種植基地:田間地頭的"青春實踐課"
在五合鎮萬畝枸杞種植基地,實踐隊員們迎來了一場生動的"田間課堂"。晨露未晞的枸杞園里,一串串飽滿的果實如紅寶石般綴滿枝頭,在朝陽下折射出晶瑩的光澤。"隊員們注意到,每株枸杞樹下都鋪設著節水滴灌管道,現代化農業設施與傳統種植智慧在這里完美融合。
圖7種植基地中的枸杞
青春躬耕:枸杞園里的勞動課堂
在五合鎮枸杞種植基地,"紅耀興農先鋒隊"的隊員們手持果農準備的采摘袋,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勞動實踐。經驗豐富的果農現場示范采摘要領:"拇指和食指捏住果柄,輕輕上提,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溫柔。"隊員們很快掌握了技巧,在枝葉間靈活穿梭。當夕陽為枸杞園披上金紗,隊員們捧著沉甸甸的收獲,不僅帶回了鮮紅的果實,更收獲了"粒粒皆辛苦"的真切體會。這場田間課堂,讓青春在勞動中綻放出最動人的光彩。
圖8實踐隊員體驗枸杞采摘過程
創新賦能:田間直播間里的"枸杞故事"
實踐隊員武巖將直播間直接設在千畝枸杞田中,通過鏡頭帶領網友"云參觀"枸杞種植基地,用青春語言生動講解靖遠枸杞的百年種植歷史和現代有機培育標準。直播中,團隊實時展示了從采摘、分揀到包裝的全流程,并現場檢測枸杞含糖量等品質指標,讓觀眾直觀感受這顆"隴上名品"的卓越品質。據悉,靖遠枸杞已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以及"甘肅省十大名果"等多項榮譽,這場創新形式的"田間直播"不僅讓更多人了解了這顆"致富果"背后的故事,更通過電商新渠道為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開辟了新路徑。
圖9實踐團隊成員武巖直播助農
圖10紅枸杞映紅青春——實踐團枸杞豐收合影
實踐成果:青春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
7月15日實踐結束之際,在靖遠縣枸杞交易市場上,"紅耀興農先鋒隊"與當地農業部門負責人、科技局局長李海瑞及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任海偉教授共同見證了實踐成果。鏡頭定格下隊員們燦爛的笑容,他們手持調研報告,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學子扎根鄉村、服務產業的使命擔當。這場實踐不僅為靖遠枸杞產業帶去了年輕視角的創新建議,更讓大學生們在田間課堂中收獲了寶貴的成長經歷,實現了青春價值與鄉村振興的雙向賦能。
圖11實踐團隊與任海偉院長在枸杞交易市場合影
圖12師生實踐團隊與科技局領導合影
為深化黨性修養,汲取奮進力量,同時近距離感受現代農業蓬勃脈動,蘭州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紅耀興農先鋒隊”攜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實踐團隊,開展了一場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踏尋紅色教育,問計綠色振興”黨性學習教育暨現代農業發展專題調研活動,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實踐的雙重成效。
追尋革命足跡砥礪初心使命
7月16日,蘭州理工大學"紅耀興農先鋒隊"赴靖遠縣魚龍山開展紅色教育活動。隊員們懷著崇敬之情向革命圣地鞠躬致敬,參觀紅軍窯洞遺址,遠眺虎豹口渡口。講解員深情講述魚龍山的紅色故事,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承載的革命歷史厚重感,以及先輩們為理想信念奮斗的偉大精神。通過實地學習,隊員們表示要將紅色精神轉化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圖13實踐團在紅軍紀念碑前鞠躬致敬
圖14楊紅玉講解員向實踐團隊成員講解
圖15蘭理工團隊與外貿大團隊在紀念碑前合影
帶著紅色教育的精神洗禮,蘭州理工大學"紅耀興農先鋒隊"轉赴北灣鎮新坪村開展現代農業調研。在新坪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范園,隊員們深入智能溫室大棚,實地考察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等現代農業技術如何突破寒旱環境限制,園區負責人介紹通過環境智能調控系統可使作物產量提升3-5倍;在村蔬菜交易市場,隊員們觀摩了電子結算、冷鏈物流和質量檢測等現代化交易流程。當品嘗到園區種植的黃瓜時,隊員們真切感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品質提升和產業效益,為思考寒旱農業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圖16棚內種植的黃瓜
圖17蘭理工實踐團隊和外貿大實踐團共品智慧農業成果
科技賦能農業,繪就振興藍圖
7月16日下午,在靖遠縣團委張琦書記陪同下,"紅耀興農先鋒隊"走進白銀東灣農業示范園開展科技農業調研。團隊成員先后考察了智能溫室、特色種植區和農產品加工展示區,親身體驗現代農業科技的魅力:在智能溫室,無土栽培技術和自動化灌溉系統實現精準環境調控;在特色種植區,新品種作物展現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加工展示區,各類深加工產品彰顯農業產業化成果。工作人員詳細介紹從種植到加工的完整產業鏈,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科技賦能對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的關鍵作用。此次調研不僅拓展了實踐團隊對現代農業的認知,更啟發了對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深入思考,為后續實踐提供了寶貴的產業經驗和技術參考。
圖18東灣示范園區中的水車
圖19示范園中的各種無土栽培植物
在結束東灣高效農業示范園的參觀學習后,實踐團隊馬不停蹄地前往瓜園村,繼續開啟一段充滿收獲的鄉村探尋之旅。在張琦書記陪同下,隊員們首先深入田間考察水稻種植全流程,從品種選育、秧苗管理到插秧技術,系統了解了現代農業技術在傳統作物種植中的應用。隨后走進村史館,通過陳列的農具、生活用品等,直觀感受村莊的歷史變遷。一件件斑駁的犁耙、泛黃的老照片,無聲訴說著農耕文明的傳承與發展。這場"從田間到館內"的沉浸式調研,既讓隊員們掌握了水稻種植的現代農業知識,又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中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為實踐團隊思考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多維度的現實參考。
圖20瓜園村的風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