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河北傳媒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遺脈相承”實踐小分隊奔赴山西呂梁,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深入磧口古鎮、孝義賈家莊及孝義皮影木偶劇團等地,在實踐中感悟思想偉力,堅定文化自信,探尋科技賦能傳統文化的新路徑。
磧口古鎮:黃河古韻中的匠心傳承
在奔騰黃河畔的千年古鎮磧口,實踐團成員們踏上追尋文化根脈的旅程,實地感受古鎮厚重的歷史積淀:走訪黑龍廟古戲臺,感悟文化空間的時代變遷;重點調研百年老字號“天元居”制醋技藝,學習國家級非遺山西老陳醋的釀造智慧與文化內涵,期間與當地非遺向導深入交流,探訪基層在傳統文化保護傳承中的實際做法,深刻認識到“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賈家莊:“皮影之鄉”的堅守與創新
走進被譽為“皮影之鄉”的孝義賈家莊,實踐團成員們將理論學習與社會觀察深度融合。于三皇廟、宋家大院及賈家莊民俗體驗中心,細賞精美皮影,感悟中華文化瑰寶魅力。一件皮影作品需手工雕刻3000余刀,每一刀都是老藝人的熱愛與傳承,與非遺傳承人的交流,使成員深刻體悟到其背后“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同時通過對婚俗、面塑等其他民俗的了解,成員們更加理解了鄉土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青年一代在傳承創新鄉土文化中的責任擔當。
孝義劇團:對話非遺,探索活化新篇
實踐團最后一站深入孝義皮影木偶劇團,開展沉浸式學習。劇團專家為成員們系統闡釋了皮影木偶的歷史淵源、藝術價值及其所承載的中華美學精神,成員們在專業老師指導下動手實踐皮影和木偶的操作,體驗傳統藝術的精妙。劇團老師對傳承困境與創新路徑的介紹,引發了成員們關于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賦能非遺保護的深度思考。
此次山西呂梁之行,是人工智能學院學子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投身“三下鄉”社會實踐的生動體現。成員們紛紛表示,將自覺擔當起新的文化使命,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敬畏轉化為行動,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非遺保護傳承的融合創新,努力為賡續中華文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青春智慧和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