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大學生社會實踐新聞投稿平臺

徽韻戲脈:大學生探訪黃梅戲文化傳承之路

    2025-07-19    閱讀:
    來源:新聞采寫稿
2025年7月5日,淮北師范大學"戲脈智聯・梅韻鄉傳——非遺戲曲智能化實踐計劃"調研團隊深入安徽省安慶市,開展為期一天的黃梅戲文化考察活動。團隊先后走訪安慶博物館、安慶紀念館、黃梅戲藝術中心及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通過實地考察、文獻研究、演出觀摩等方式,系統探究黃梅戲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及當代傳承現狀。這場以青春視角展開的文化探尋,既觸摸到了戲曲藝術的歷史厚度,也見證了傳統非遺在當代的創新活力。
安慶博物館:黃梅戲的歷史長廊
始建于1958年的安慶博物館,前身為安慶市文物管理所,2017年遷入新館后成為集文物保護、展示研究、文化傳播于一體的綜合性場館,其黃梅戲專題展區更是全國首個系統梳理黃梅戲發展脈絡的專業展區,收藏從清代至今的珍貴戲曲文物3000余件,堪稱黃梅戲的"活態史書"。
展區以"從鄉野到殿堂"為敘事主線,按時間軸分為四個單元。"草臺溯源"單元聚焦清代至民國初年,通過實物還原黃梅戲的民間起源。這里陳列的12冊清代光緒年間手抄劇本,紙張泛黃卻字跡清晰,記錄著早期"三打七唱"(三人表演、七人伴奏)的簡陋表演形式,其中《打豬草》《夫妻觀燈》等劇目手稿,仍能看出與鄂東采茶調的親緣痕跡——據考證,黃梅戲早期唱腔脫胎于湖北黃梅縣的采茶歌謠,清乾隆年間隨移民傳入安慶,與當地方言、民歌融合后逐漸形成獨特風格。
"市井勃興"單元展示民國時期黃梅戲的發展。20余套民國戲服尤為亮眼,緞面繡制的"帔衫""褶子"上,金線勾勒的花鳥紋樣雖有磨損,卻仍能想見當年戲班走街串巷的熱鬧場景。旁邊的"百樂門戲園"復原模型,再現了1934年安慶城內首個固定戲曲演出場所的樣貌:木質戲臺、條凳觀眾席、懸掛的汽燈,還原了黃梅戲從田間地頭走向城市劇場的關鍵一步。史料記載,這一時期安慶城內戲班達30余家,《天仙配》雛形《七仙女下凡》便是在此階段經民間藝人反復打磨成型。
"革新綻放"單元聚焦新中國成立后的黃梅戲黃金時代。1950年代的演出道具、舞臺設計圖稿密集陳列,其中《天仙配》1954年進京演出的舞美設計圖,標注著"虛實結合""寫意布景"等創新理念——正是這次演出,讓黃梅戲從地方小戲一躍成為全國知名劇種。旁邊的錄音設備實物,曾記錄下嚴鳳英、王少舫等藝術家的經典唱腔,設備上的磨損痕跡,印證著當年"萬人空巷聽黃梅"的盛況。
數字化展區通過VR技術構建沉浸式體驗,觀眾可"穿越"到不同年代的演出場景:從清代草臺班子的露天表演,到1980年代劇場演出的輝煌,技術賦能讓歷史場景觸手可及。這種創新展示方式,使年輕參觀者對黃梅戲歷史的認知度提升近60%。

安慶紀念館:戲曲名家的精神圖譜
安慶紀念館依托清代"敬敷書院"舊址改建而成,這座始建于清順治九年(1652年)的古建筑,曾是皖江文化教育重鎮,也是黃梅戲從民間藝術向文人化轉型的重要見證地。館內"黃梅戲名人堂"以時間為軸,系統呈現了黃梅戲發展史上的標桿人物及其藝術貢獻。
"奠基者"展區聚焦民國藝人丁永泉。作為黃梅戲首位男性旦角演員,他打破"女子不得登臺"的舊俗,改良唱腔中的"小腔"技巧,展品中他使用過的"月琴"(伴奏樂器),琴弦雖已朽壞,琴身刻著的劇目名稱,仍能看出其對傳統劇目的整理之功——正是他將《天仙配》故事從民間傳說改編為完整戲曲結構,為后來的經典版本奠定基礎。
"宗師風華"展區是紀念館的核心。嚴鳳英、王少舫的藝術生涯通過實物立體呈現:嚴鳳英演出時佩戴的銀質頭面,點翠裝飾的"鳳冠"仍泛著幽藍光澤;王少舫使用過的戲靴,鞋底磨損的弧度記錄著無數次舞臺踱步。展區中央的全息投影,循環播放1955年《天仙配》電影拍攝片段,清晰展現嚴鳳英"明亮如鶯"的唱腔特點——聲樂專家曾分析,其演唱時的"腦后音"技巧,使音色穿透力遠超同期其他劇種,這也是黃梅戲能突破地域限制的關鍵。
"薪火相傳"展區展示當代傳承人的堅守。墻上的照片記錄著韓再芬、吳瓊等藝術家的創新實踐:1980年代《徽州女人》的現代舞美設計圖,2000年后"交響黃梅戲"的排練場景,展現了黃梅戲在保持傳統內核的同時不斷拓展邊界。旁邊的"戲迷檔案"則記錄著普通觀眾的堅守,其中張姓老人連續60年收藏的演出票根,從1963年的手寫票到2023年的電子票存根,串聯起黃梅戲與安慶市民的集體記憶。

黃梅戲藝術中心:傳統非遺的現代轉譯
2009年建成的黃梅戲藝術中心,以"水袖飛舞"為建筑靈感,玻璃幕墻與弧形屋頂的現代設計,與內部的傳統戲曲元素形成奇妙呼應。作為國家級非遺保護示范基地,這里既是演出場所,更是黃梅戲創新傳承的實驗室。
傳統戲曲展示區系統解構黃梅戲藝術特色。"唱腔譜系"展板詳細標注了"平詞""花腔""彩腔"三大唱腔類別,配合音頻播放器,觀眾可對比《女駙馬》中"為救李郎離家園"的激昂平詞,與《打豬草》里"郎對花,姐對花"的輕快花腔,直觀感受黃梅戲"質樸清新"的聲腔特點。"身段圖譜"則通過動態影像,解析水袖、云手等標志性動作的美學邏輯——如"抖袖"表現嬌羞,"拋袖"體現憤怒,每個動作都承載著戲曲的寫意美學。
數字戲曲實驗室是創新的核心陣地。VR教學系統讓學習者可"站"在虛擬舞臺上,系統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實時糾正身段偏差,目前已用于10余所中小學的戲曲普及課程。AR服飾體驗區更受歡迎,掃描展品戲服即可看到三維拆解動畫,從刺繡針法到穿戴步驟一目了然。中心開發的"AI唱腔修復"技術,已成功復原1947年嚴鳳英早期錄音中模糊的唱段,使這些瀕臨消失的藝術珍品重見天日。
創新排練廳里,現代科技與傳統戲曲的融合正在發生。2023年推出的《新牛郎織女》排練現場資料顯示,團隊用全息投影替代傳統布景,使"鵲橋相會"場景呈現出星河浩瀚的視覺效果;電子音樂與傳統"鑼鼓經"的混搭,讓年輕觀眾對《天仙配》的接受度提升35%。中心負責人介紹,這些探索并非消解傳統,而是通過"熟悉的陌生化",讓年輕人重新感知戲曲之美——數據印證了效果:"黃梅戲+"系列短視頻在全網播放量破1億次,25歲以下觀眾占比達45%,其中《女駙馬》選段混搭流行音樂的改編作品,單條播放量超2000萬。

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舞臺上下的堅守
創建于1952年的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其前身是新中國成立后首個國營黃梅戲劇團,見證了黃梅戲從民間藝術升華為"國戲"的全過程。劇院保留著傳統戲曲院團"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嚴謹傳承體系,至今仍延續著"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
后臺練功房的景象極具張力:00后學員們的踢腿、下腰與墻上懸掛的1956年學員練功老照片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墻上的"功課本"記錄著每日訓練內容:清晨6點的基功訓練,上午的唱腔課,下午的身段排練,晚間的劇目合練,10小時的高強度訓練,與六十多年前嚴鳳英等前輩的訓練強度別無二致。道具庫房里,按劇目分類的戲服整齊排列,1958年首演版《女駙馬》的"駙馬袍"與2023年復排版的同款戲服并列,除了面料從緞面改為更輕便的改良材質,盤金繡的龍紋圖案幾乎原樣復刻——這種"守正",正是劇院的立院之本。
當晚演出的經典劇目《女駙馬》,更印證了這種傳承的生命力。該劇創作于1959年,歷經六代表演藝術家打磨,已成為黃梅戲的"活化石"。舞臺上,年輕演員演繹的馮素珍,既保留了嚴鳳英版的清亮唱腔,又融入了更具現代感的肢體語言,"誰料皇榜中狀元"的經典唱段響起時,臺下不同年齡層觀眾的跟唱,印證了經典劇目的穿越力。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字幕屏同時顯示著唱詞的普通話注解與英文翻譯——據劇院介紹,這種調整是為適應文旅融合需求,近年來劇院年均接待外國觀眾超萬人次,《女駙馬》已成為安慶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

背景資料
黃梅戲作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發展歷程深刻反映了民間藝術的韌性:從清代的"草根小戲",到民國的"市井藝術",再到當代的"文化名片",始終與時代同頻。近年來,安慶市實施"黃梅戲振興工程",投資3.2億元建設數字化保護體系,建立20個非遺傳承基地,培育年輕傳承人120余名。目前安慶擁有專業院團3個、民間班社20余個,年均演出超1000場,形成"專業院團引領、民間班社普及"的傳承格局。
活動意義
此次"戲脈智聯・梅韻鄉傳——非遺戲曲智能化實踐計劃"團隊的考察,以系統化視角梳理了黃梅戲的傳承脈絡:博物館的文物見證歷史厚度,紀念館的人物彰顯精神高度,藝術中心的創新體現時代溫度,劇院的演出則展現實踐力度。調研形成的圖文資料、影像記錄,將通過高校學術平臺與新媒體渠道傳播,為傳統戲曲的年輕化傳承提供實證參考。
當最后一縷燈光掠過藝術劇院的舞臺,這場青春與非遺的對話暫告段落。但正如黃梅戲從草臺班子到殿堂藝術的蛻變歷程所昭示的:傳統的生命力,永遠在于與當下的創造性結合。而年輕一代的關注與參與,正是這種生命力最鮮活的注腳。
圖:彭欣語
文:左倩怡
    掃一掃 分享悅讀
三下鄉推薦
大學生網報©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2010258號-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91啦在线视频|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视频| 性欧美videos喷水| 十二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中文字幕免费人成乱码中国| 菠萝视频在线完整版| 日本免费看视频| 国产一级一国产一级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菠萝蜜网站入口| 手机1024看片| 午夜小视频免费观看|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免费| 粉嫩极品国产在线观看| 大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网址|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 国产成人教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成人久久伊人精品伊人| 你懂的视频网站|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1|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91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 欧美性xxxx偷拍| 国产小屁孩cao大人|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女同|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黄色在线视频网| 成年女人黄小视频| 人间**电影8858| www香蕉视频| 日日AV色欲香天天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