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農學子賦能鄉村產業,直播助農探索發展新模式
2025年7月7日至10日,華南農業大學花龍調鹽隊積極響應國家“三下鄉”號召,奔赴肇慶市廣寧縣北市鎮,以“互聯網 + 農業”為創新引擎,開展助農直播實踐活動,幫助當地進行特色農產品的宣傳推廣活動,用青春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新活力,書寫新時代青年投身基層、服務三農的生動篇章。
奔赴鄉土,青春正啟航
7月7日清晨8時,朝陽初綻,花龍調鹽隊隊員們懷揣熱忱,在校內集結啟程奔赴廣寧縣北市鎮。一路驅車從廣州至肇慶,經過三小時的車程,在當日中午抵達目的地。
下午隊伍與當地政府共同梳理實踐任務,聚焦本地特色農產品推廣難,市場宣傳度低的痛點,明確以直播為核心宣傳方式,搭建包括直播,視頻,推文等的農產品宣傳途徑,為后續助農工作錨定清晰目標,敲定以香水檸檬與黃金百香果為重點宣傳農產品,進行兩場直播活動,正式拉開“三下鄉”實踐帷幕。
7月8日,隊員們開展包括直播場地,直播宣傳,直播內容等前期準備工作。在當日上午10時30分,隊員小陳,小李深入當地香水檸檬種植地進行前期調研活動。穿梭于蔥郁果林間,仔細調研檸檬生長環境,從土壤質地、灌溉水源到日照時長,全方位了解種植流程;與農戶面對面交流,挖掘“生態種植、自然成熟”的產品亮點,為直播內容儲備真實且有溫度的素材。
其余隊員同步推進線上籌備工作,通過創建抖音賬號“北市環游記”并發布系列預熱短視頻,融入鄉村風光、農產品初印象等內容,開啟城鄉互動的數字窗口。同時制作直播宣傳海報,為直播積蓄流量基礎。隊員們分工協作,共同為直播的順利開展貢獻著力量。
當日下午,團隊聚焦直播流程,圍坐研討腳本設計。從開場的鄉村風光展示,到檸檬知識科普、果園實景漫游,再到互動小游戲,對每個環節進行打磨。同時,進行直播彩排,通過模擬直播場景,調試設備、預演互動等,發現不足與問題。例如針對彩排暴露的話術生硬、鏡頭銜接不暢等問題,隊員們嘗試融入幽默話術、故事化表達,力求讓專業內容“接地氣”。隊伍以“精益求精”的姿態,反復優化直播內容,為次日正式直播蓄足能量。
直播亮劍,青春正燃燒
7月9日早晨一組隊員奔赴種植地,搭建臨時直播場景,精心布置產品陳列區,讓香水檸檬、特色茶品等農產品有序展示,營造“田間直播間”的真實氛圍。同時其他隊伍再次進行彩排,熟練直播流程。
下午16時整,直播正式啟幕。鏡頭中,北市山丘的秀麗風光與香水檸檬果園的蓬勃綠意交融,隊員們化身“鄉村推薦官”,帶領觀眾“云游”種植地。手捧圓潤飽滿的鮮果,現場切片品嘗,直觀呈現“清香沁心、酸度適中”的獨特口感;在直播過程中,特邀鄉村振興工作人員出鏡,詳解“生態種植、科學管理”的標準,傳遞農產品綠色、優質的價值內核,讓屏幕另一端的消費者,真切感受到北市農產品的誠意。
17時檸檬場直播收尾,迎著晚霞,團隊趁熱打鐵轉戰黃金百香果園。提前踩點的隊員迅速銜接,鏡頭切換至藤蔓滿掛待熟果實的果園,帶領觀眾探秘即將上市的黃金百香果。隊員們展示果實飽滿品相、講解“自然成熟、甜度升級”的培育特色,同步釋放預售信息,延續直播熱度,為農產品拓寬銷路,讓“藏在深山”的好產品,借青春鏡頭加速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本次直播分為兩場分別介紹香水檸檬及黃金百香果,共收獲近三千播放量、五萬點贊,評論區滿是對北市農產品的好奇與期待,初步打開特色農產品的線上傳播窗口,實現從“產品種得出”到“品牌傳得開”的關鍵一步,為后續農產品銷售、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數字動能。
以行踐知,青春有擔當
在本次三下鄉實踐期間,隊員們以每日日志為載體,記錄成長軌跡:從初入鄉村的新奇與忐忑,到籌備直播的焦灼與堅持,再到收獲流量與認可的欣喜與振奮,字里行間滿是“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深刻感悟。走出校園溫室,他們終于觸摸到鄉村振興的真實脈絡——不再只是書本上的概念,而是農戶期待的眼神、直播間里滾動的留言,是隊員們共同用鏡頭與汗水書寫的真實篇章。
此次“三下鄉”,是青年群體賦能鄉村的生動縮影。花龍調鹽隊以青春之姿,探索“直播助農”新路徑,讓互聯網紅利深度扎根鄉土,讓鄉村優質資源對接城市消費市場。期待更多青年接力前行,以創新實踐激活鄉村發展潛能,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廣袤沃土上綻放出更耀眼、更持久的光芒,共同繪就產業興旺、生活富足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