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籽籽同行”突擊隊支教組深入清遠三水瑤族鄉三水民族小學,精心組織了一場以“代碼拼圖——計算機探索新體驗”為主題的支教活動。此次活動旨在為該校學生提供系統且富有趣味性的計算機知識科普,助力提升學生數字素養,進一步推動科技教育資源向偏遠地區延伸覆蓋。
從硬件認知入手,筑牢計算機基礎認知
活動伊始,支教組以計算機硬件功能科普為切入點,巧妙地將主機、顯示器、鍵盤、鼠標等硬件分別比作“大腦”“臉蛋”“嘴巴”“手指”,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輕松理解硬件功能。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吸收所學的知識,支教組特意設計了“部件連連看”互動環節,學生們通過拖拽硬件圖標匹配相應功能描述的過程中,實現了知識從理論到實操的轉化。
圖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編程+“籽籽同行”突擊隊攝
創新編程教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考慮到編程知識較為抽象,支教組采用“指令積木化”教學法,將編程指令轉化為“上下左右”等可視化模塊,并設計了“指揮小貓咪回家”的任務。學生們通過拖拽模塊規劃路徑,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逐漸理解“順序執行”“條件判斷”等基礎邏輯。
圖為老師介紹計算機產品+“籽籽同行”突擊隊攝
回溯發展歷史,聚焦網絡安全
圍繞網絡安全,支教組重點關注“密碼保護”“鏈接風險”“賬號管理”三個核心場景,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的模式;顒又幸“虛假中獎鏈接詐騙”“游戲賬號被盜”等真實案例,并組織學生扮演“網絡安全員”排查風險,以此強化學生對安全規則的記憶。
為展現計算機技術迭代歷程,支教組梳理了“ENIAC巨型機——蘋果圖形界面電腦——智能手機”等關鍵節點,并開展“時間軸排序挑戰”。學生們分組協作,將技術事件卡片按時間線排列,結合老師的講解,深刻理解了計算機“體積縮小、功能拓展”的發展規律。
圖為老師向學生展示編程代碼+“籽籽同行”突擊隊攝
鼓勵創新暢想,培育科技探索動力
活動尾聲,設置了“未來計算機創想”環節,引導學生突破現有技術邊界,暢想“聽懂悄悄話的電腦”“會飛的學習助手”等應用場景。學生們通過繪畫、文字描述提交創意作品,共收集到有效創意作品36份,涵蓋“智能陪伴”“場景適配”等多個方向。這一環節不僅為教學活動畫上開放性句號,更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育了他們對未來科技的探索動力。
此次支教活動,“籽籽同行”突擊隊支教組立足瑤鄉學生認知特點,構建了“基礎認知——技能啟蒙——安全防護——歷史認知——創新暢想”的完整教學鏈條,通過模塊化設計、場景化教學、項目化實踐,成功實現計算機知識的有效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