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鄉村產業振興密碼,引導青年學子深入田間地頭了解國情、服務鄉村、錘煉本領,7月15日下午,長安大學赴湖南長沙“岳麓星火傳湘韻・青春尋跡耀紅旗”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北山鎮福高村九甲沖紅心獼猴桃種植基地,以青春視角探尋鄉村振興的“獼香答案”,體會鄉土氣息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的魅力。

(圖為實踐隊員與周學良合影。通訊員 李夢瑤 攝)
在綠意盎然、果香盈盈的紅心獼猴桃種植基地,實踐隊員在基地負責人、退役老兵周學良的引導下深入種植區,近距離觀察作物生長,感受農業脈動。周學良詳細介紹了基地內獼猴桃的品種、成熟時間、對光照水源的需求等基本情況,并著重講解了種植基地中農業先進技術的導入與無害化生產技術的應用,以確保品質、防病蟲害。通過講解,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這所紅心獼猴桃種植基地的產業特色與優勢所在。


(圖為實踐隊員跟隨周學良進入果園調研。通訊員 孫麗佳 攝)
(圖為實踐隊員跟隨周學良進入果園調研。通訊員 李夢瑤 攝)
隨后,實踐隊隊員深入果園內部開展調研與討論。在縱橫交錯的獼猴桃藤下,隊員們觀察并記錄了當前階段獼猴桃的生長狀況。通過對比所記錄的各項指標,隊員們不僅直觀地了解到不同果品的精細化管理差異,更深刻體會到基地工作人員應對市場、順應自然的智慧與辛勞。大家表示,這不僅是“看果”,更是向扎根土地、向上生長的勞動者學習,切身感受鄉村振興的厚重責任。


(圖為實踐隊員調研獼猴桃生長情況。通訊員 劉辛怡 攝)
(圖為實踐隊員記錄生長各項指標。通訊員 劉辛怡 攝)
科技賦能產業,創新盤活資源。在調研過程中,實踐隊中有人問到藤架上的球形物,周學良解釋道這是用于誘蠅的生物技術。與此同時,他還創造性地運用了生存能力強悍的水楊進行嫁接栽培,讓獼猴桃們也能體驗“架空感”。實踐隊員們切實體會到科技的力量足以打破空間與時間的壁壘,創新能讓人大膽突破、敢想敢做。


(圖為種植基地內縱橫交錯的獼猴桃藤。通訊員 李夢瑤 攝)
(圖為種植基地內生長旺盛的獼猴桃們。通訊員 李夢瑤 攝)
此次田野實踐是一堂行走在紅色熱土上的“大思政課”,不僅深化了隊員們對農業實情的認知,更在泥土芬芳中淬煉了責任擔當,進一步堅定了青年學子服務鄉村、貢獻青春力量的決心與信心。未來,實踐隊將刻苦鉆研專業知識,錘煉過硬本領,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為鄉村振興青春助農貢獻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