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時代,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社會經驗相對不足的小學生常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為提升小學生的防詐騙意識,守護孩子們的人身財產安全,7月19日上午,湘潭大學化學學院赴湘潭縣烏石鎮暑期調研團踏入烏石鎮彭德懷紅軍小學,開展"防詐騙:守護財產安全"主題宣講活動,為校園注入防詐"強心針"。

活動現場,志愿者陳繪宇圍繞網絡詐騙真實案例、詐騙常見形式和防范技巧這三大板塊,運用生動易懂的語言,結合真實可靠的案例,為孩子們揭開詐騙的"神秘面紗"。提到游戲陪練詐騙案例時,她結合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學生受騙經歷,提醒大家"網絡招聘需謹慎,轉賬要求要留心。天上不會掉餡餅,貪小便宜吃大虧。";剖析冒充公檢法詐騙時,以三明沙縣區12歲男孩被騙3萬多元的案例,強調"公檢法不會線上要求轉賬,遇到指令操作要警惕",這些鮮活的案例讓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防詐知識也在不知不覺"入腦入心"。

針對小學生容易接觸的電話、網絡和線下詐騙場景,志愿者們分類拆解了詐騙套路,幫助孩子們提高警惕。例如:電話里冒充老師、警察"要轉賬""套信息",別輕信;網絡上虛假中獎、免費道具"藏陷阱",勿點擊;生活中陌生人給小禮物"求幫忙",要警惕。同時,志愿者還分享"保護個人信息、不貪小便宜、遇事多問家長"等實用技巧,引導孩子們從源頭遠離詐騙風險。

在互動環節中,孩子們積極舉手提問。針對例如"收到陌生鏈接點了怎么辦?""遇到詐騙電話怎么應對?"等問題,志愿者們通過情景模擬和知識問答將防詐知識融入實際場景,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防詐技能。宣講結束后,五年級的黃梓萌同學這樣說到:"以前覺得詐騙都是大人的事,今天才知道騙子也會盯上我們。"

一堂課的時間有限,但播撒的安全意識卻無限。從鮮活案例的警醒到實用技巧的傳授,從套路拆解到情景演練,志愿者們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為純真的世界架起了一道識詐防詐的“警戒線”。反詐之路,青春護航,湘潭大學化學學院的青年們用實際行動在彭德懷紅軍小學筑起了一道有溫度、接地氣的青春“心”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