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昨日的紅色故事積淀,榆林學院“講紅色經(jīng)典,燃奮斗之光”實踐隊對紅色歷史的體悟愈深。7月20日,隊員們繼續(xù)在米脂這片紅色熱土上,深入探尋中國革命關鍵轉(zhuǎn)折點——“十二月會議”的歷史光輝與時代回響。
專家引航:洞見歷史轉(zhuǎn)折
(曹尚義拍攝,館長姬喜東做專題解讀)
清晨,實踐隊特邀米脂楊家溝革命紀念館館長姬喜東作專題解讀。館長以極具感染力的講述,將1947年中共中央在歷史轉(zhuǎn)折關頭召開的十二月會議——這場確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擘畫新中國藍圖的關鍵會議——生動還原。兩小時的深度講述中,他目光如炬,手勢鏗鏘,聲若洪鐘穿透歷史煙云。
(曹尚義拍攝,館長姬喜東做專題解讀)
隊員們屏息凝神,時而疾書記錄會議核心要義,時而因鮮活的歷史細節(jié)而心潮澎湃。當館長剖析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報告中三大綱領的戰(zhàn)略價值時,當重現(xiàn)"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首次提出的歷史場景時,厚重的歷史在激昂的講述中化作立體畫卷,在窯洞晨光中磅礴展開。
史料溯源:觸摸歷史細節(jié)
下午,隊員們沉浸于紅色書屋的文獻海洋,手捧原始史料,逐字研讀,在泛黃紙頁間親歷會議現(xiàn)場,對“十二月會議”扭轉(zhuǎn)乾坤的歷史意義體悟得愈發(fā)透徹、立體。
(曹尚義拍攝,隊員研讀史書)
思維激蕩:凝聚青年智慧
帶著研讀所得,隊員們圍繞“十二月會議對解放戰(zhàn)爭的影響”展開第二次深度研討。觀點交鋒,見解紛呈。研討后,各小組迅速梳理核心思想,將會議精髓凝練為脈絡清晰的“十二月會議知識思維導圖”,并進行現(xiàn)場匯報。窯洞內(nèi),思維導圖躍然紙上,歷史邏輯深植心中,學習成效在協(xié)作與思辨中得到升華。
(曹尚義拍攝,隊員研討)
這場所在陜北窯洞中照亮中國革命前路的會議,不僅奠定了勝利的理論根基,更以其實事求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偉大品格,鑄就了永恒的精神豐碑。作為新時代青年,當銘記這份智慧與擔當,將“十二月會議”所昭示的洞察力、決斷力與凝聚力,轉(zhuǎn)化為奮進新征程的澎湃動力,在時代答卷上續(xù)寫無愧先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