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敬老愛老中華美德,創新藝術療愈實踐路徑。2025年6月25日,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認知‘常’有愛,耄耋笑顏開”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江陰市華湖社區,以奧爾夫樂器為媒介,開展“樂動夕陽・情暖華湖”主題活動,為社區銀發朋友們打造沉浸式音樂療愈體驗,生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與專業風采。
圖為團隊成員檢查樂器確保活動順利開展
專業賦能,奏響音樂療愈新曲,活動伊始,實踐團隊長化身音樂導師,以深入淺出的講解帶領銀發朋友們走進奧爾夫音樂世界。從鈴鼓、沙錘的基礎構造,到高低梆子的節奏運用,團隊成員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通俗易懂的互動教學,迅速點燃現場熱情,為后續活動開展奠定堅實基礎。活動現場,華湖社區活動中心洋溢著歡快的氛圍。實踐團成員首先通過一場生動的音樂知識小課堂,向老人們介紹奧爾夫音樂療法的特點和益處,展示各類樂器的使用方法。"原來小小的鈴鼓能敲出這么多花樣!"銀發朋友好奇地擺弄著手中的樂器,眼中滿是期待。
圖為成員與銀發朋友默契配合
樂聲悠揚,共繪溫馨互動畫卷,當《我和我的祖國》、《歌唱祖國》等經典旋律響起,銀發朋友們與實踐團成員默契配合,手中的奧爾夫樂器化作情感表達的紐帶。高低錯落的打擊節奏與鏗鏘有力的歌聲交織,勾勒出老少同樂的溫馨畫面。大家通過樂器傳遞對生活的熱愛,用歌聲抒發對祖國的祝福,現場洋溢著濃厚的家國情懷與代際溫情。互動游戲環節將活動推向高潮。"音樂傳遞"游戲中,老人們隨著音樂節奏傳遞樂器,音樂停止時,手持樂器的老人即興表演;"節奏接龍"游戲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共同創編有趣的節奏型。歡聲笑語中,音樂不僅成為了溝通的橋梁,更讓老人們感受到久違的活力與快樂。(通訊員周佳樂)
圖為成員與銀發朋友們鍛煉肢體協調能力。
用眼用手用腦,開心舒心順心。此次活動以認知癥預防的音樂療法為理論支撐,深度融合“音樂療愈+代際共融”理念,通過奧爾夫樂器互動、合唱等形式,有效鍛煉老人的聽覺感知與肢體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銀發朋友們合影留念
協調能力,搭建起情感交流的溫暖橋梁。這不僅是努力探索藝術療愈在社區養老領域的創新實踐,更為探索“老有所樂”的社區養老提供了鮮活范例。未來,實踐團將持續深化社會實踐與專業教育融合,引導青年學子以專業所長服務社會,在助力社會民生發展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