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化學院三下鄉:以多元實踐,傳遞資助溫度
在助力教育公平、傳遞政策溫度的道路上,河南城建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材化聚力映朝陽,資助筑夢繪新篇”實踐團,以“三下鄉”為契機,通過技能培訓、校園宣講、鄉村走訪、趣味活動等多元形式,讓國家資助政策的春風,吹進學生與家長的心間,用青春行動詮釋擔當。
技能培訓:夯實實踐“硬功夫”
6月27日晚7點,9C414教室成為青春蓄能的“練兵場”。材料與化工學院“三下鄉”團隊開展技能培訓活動,為即將奔赴基層的學子筑牢專業根基。此次培訓聚焦“提升專業技能應用,培養綜合素養”目標,負責人圍繞視頻錄制技巧展開系統教學 —— 從鏡頭語言構建的邏輯,到畫面構圖、內容敘事的要點,再到設備實操的規范,將理論知識拆解為可落地的實用技能。
培訓中,“堅守崗位、協同奉獻”的理念貫穿始終。負責人強調,技能是服務基層的“工具”,而責任與擔當,才是實踐的“靈魂”。通過模擬基層實踐場景、案例復盤演練,學子們不僅掌握了記錄實踐、傳播價值的“技術密碼”,更樹立起“學以致用、回饋社會”的價值導向。這場培訓,是實踐出征前的“練兵場”,讓青春力量在專業淬煉中蓄勢待發,為基層服務備好“硬功夫”。
校園宣講:趣味課堂傳遞政策溫度
6月30日上午九點,褚莊學校的教室里,一場別開生面的資助政策宣講熱鬧開場。實踐團開展“探寶尋知趣 資助傳情筑夢真”活動,目標清晰——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與農村家庭,深度了解國家資助政策。
摒棄傳統宣講的枯燥,實踐團用“趣味套餐”點燃熱情:動畫展播用生動畫面,拆解政策框架,讓晦澀條文變得直觀易懂;知識競答環節,孩子們踴躍舉手、積極搶答,在歡笑與思考中,將資助要點牢記于心;故事會里,志愿者分享受助學子逐夢的真實故事,傳遞“誠信還貸、感恩奮進”的價值,更讓政策有了情感溫度。
互動課堂上,孩子們眼神明亮、參與踴躍,在寓教于樂中,國家資助政策不再是遙遠的“文件內容”,而是化作照亮求學路的“燈塔”——它讓孩子們知道,只要努力追夢,就有政策托舉、社會助力。這場校園宣講,不僅是知識傳遞,更是為童年注入信心與希望,助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青春行動。
鄉村走訪:入戶交流筑牢政策橋梁
6月30日,實踐團另一支隊伍走進鄉村,開啟“資助政策進鄉村”走訪。成員們逐戶叩門,與村民圍坐交流,傾聽“供孩子讀書難不難”的困惑,收集“不知道咋申請資助”的需求,用腳步與真心,搭建政策溝通的橋梁。
宣講時,成員們變身“方言宣講員”,把助學貸款、助學金等政策,轉化為接地氣的家鄉話,搭配真實案例,讓村民聽得懂、能共情。遇到“還款流程復雜嗎”“申請材料咋準備”的疑問,志愿者們拿出圖解手冊,手把手演示、一對一答疑。一位家長感慨:“以前不懂政策,供孩子上大學心里沒底,現在清楚了,更安心讓孩子追夢了!”
從校園到鄉村,從趣味互動到入戶走訪,資助政策宣講串起了政策傳遞的“最后一公里”。這是一場青春與責任的雙向奔赴:學子們用創意與耐心,讓資助政策落地生根;而政策的溫度,也通過他們的行動,照亮更多孩子的求學路。
趣味活動:創新形式讓政策“聲”入人心
在圖書館對面的廣場上,實踐團精心策劃的“盲盒探寶尋智趣,資助傳情筑夢真”主題活動熱鬧開展。活動將資助政策宣傳與趣味互動深度融合,吸引眾多同學駐足參與。
同學們先通過填寫涵蓋助學貸款、助學金申請等內容的問卷,深入了解國家資助政策細節;隨后抽取盲盒,回答其中的資助知識小問題——從“生源地助學貸款還款期限”到“國家獎學金評選標準”,題目設置巧妙實用。答對可兌換獎品,答錯也能獲得詳細的政策解答,讓每位參與者都在輕松氛圍中收獲知識與快樂。
此次三下鄉系列活動,材化學子以青春之姿扎根基層,將專業所學與實踐需求緊密結合,既為鄉村安全與教育幫扶貢獻力量,也在服務中錘煉本領、踐行擔當,用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使命。未來,實踐團將繼續創新形式,讓資助關懷走進更多學子心間,助力青春夢想揚帆啟航,讓“三下鄉”的火種,在助力發展中燎原,為鄉村振興與人才成長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