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數字傳媒學部“藝青年”社會志愿服務隊于6月28日在靈鄉鎮老年大學開展“拉丁舞進課堂”志愿服務活動,由團隊指導老師張幸為老年舞蹈隊進行教學,用青春活力為銀發群體搭建起追逐藝術夢想的舞臺,奏響基層文化養老的和諧樂章。
拉丁舞教學:用活力搭建藝術舞臺
(▲圖一:藝青年”社會志愿服務隊與老年舞蹈隊合影)
為了讓老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拉丁舞的節奏與韻律,“藝青年” 社會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分散在老人中間,一對一地引導他們調整站姿、邁開舞步。張幸老師則站在隊伍前方,將倫巴的扭胯、恰恰的碎步等復雜動作拆解成“抬腳尖、轉腰腹、擺手臂”等簡單步驟,通過 “示范—跟練—糾錯”的循環模式循序漸進教學。
54歲的李阿姨起初因腿腳不便有些拘謹,隊員小陳便握著她的手數著節拍:“一二恰恰恰,轉身時慢慢移重心”,經過半小時練習,李阿姨已能跟著音樂完成整套基礎動作,臉上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教室里,老人們時而相互糾正手勢,時而笑著調侃彼此的 “小失誤”,原本寂靜的課堂變成了充滿活力的樂園,汗水浸濕了發絲,卻擋不住眼中閃爍的熱情。
(▲圖二:數字傳媒學部輔導員張幸老師將復雜的舞蹈動作進行分解)
漆扇制作教學:以匠心傳承傳統文化
隨后,“藝青年”社會志愿服務隊來到老年文化中心,為當地老人開展漆扇制作教學活動。漆扇作為承載著千年智慧的傳統工藝,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更藏著化繁為簡的巧思——隊員們帶來的簡易制作方式,讓老人們能輕松體驗傳統工藝的魅力。
活動現場,隊員們早已為老人們備好素面竹扇、裝滿水的水桶與色彩各異的顏料。“大家看,第一步先往桶里放適量清水,不用太多,剛好能沒過扇面底部就行。”隊員小李邊說邊示范,“水量太多會讓顏色太淡,太少又不容易暈開,像這樣剛好沒過扇面邊緣就合適。”
待老人們拿到扇子,隊員們又分發了裝著紅、藍、黃等顏料的小瓶:“第二步很簡單,把喜歡的顏料滴進水里,看著它們像花兒一樣散開,再把扇子輕輕放在水面上。”65歲的張爺爺好奇地滴了一滴黃色,看著顏料在水中慢慢暈成漣漪,又加了一滴藍色,兩種顏色交融成柔和的綠色,他驚喜地拍手:“像春天的葉子!”
當老人們把扇子從水面拿起,原本素凈的扇面上便印著自然暈染的色彩,有的像晚霞鋪展,有的似繁花綻放,每個人的作品都獨一無二。70歲的趙奶奶舉著自己的漆扇,笑著對身邊的隊員說:“這輩子沒做過手工,沒想到這么簡單還這么好看,回家要掛在客廳最顯眼的地方!”這簡單的兩步,既保留了傳統漆藝的靈動美感,又讓老人們輕松感受創作的快樂,在動手過程中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親近感。
(▲圖四:漆扇制作活動結束老人們舉扇合影)
持續深耕:讓藝術之花綻滿基層
此次“拉丁舞進課堂”與“漆扇制作”系列志愿服務活動,是“藝青年”社會志愿服務隊深入基層、服務社會的生動實踐。未來,“藝青年”將持續深化“藝術助老 特色品牌,除了拉丁舞和漆扇,還將開設書法、剪紙等課程,讓藝術觸角延伸到更多角落。這支由大學生組成的社會志愿服務隊,正以專業所長架起代際溝通的橋梁,讓老年人在藝術學習中收獲快樂、重拾價值,也讓傳統文化在與青春力量的碰撞中煥發新生。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豐富基層精神文化生活的實踐中,用行動證明:文化養老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讓銀發歲月綻放光彩的生動實踐,是讓藝術之花在基層沃土上永不凋零的溫暖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