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大學生社會實踐新聞投稿平臺

數字留史,藝建冶山:多維協同下的南信青年鄉村振興實踐

    2025-07-21    閱讀:
    來源: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碼藝術學院“烽火映初心·藝繪振興路”鄉村振興實踐團
  
  近日,南京市六合區冶山街道的老街巷陌間,一群身著白色隊服的大學生正用畫筆與鏡頭勾勒鄉村振興的鮮活圖景。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碼藝術學院“烽火映初心・藝繪振興路”鄉村振興實踐團,以“數字留史+藝建冶山”為實施模式,構建起“文化傳承+環境煥新+鄉村美育+生態觀察”四位一體實踐體系,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為抗戰革命老區注入青春智慧與時代活力。
  數字技術活化歷史:讓紅色記憶在云端煥發新生
  “東王老街地下交通站的墻磚暗格,曾是傳遞抗日情報的‘生命線’。”在東王老街核心區域,實踐團重點調研了桂子山戰役指揮部舊址——吳氏老宅、何仿參軍處、江蘇省委地下交通站等一系列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遺跡,他們以數字技術為鑰匙,通過文字實錄、音頻訪談、影像掃描等方式系統梳理紅色印記,打開了革命遺址與歷史記憶的當代傳播通道。在與老兵后代、社區老人的深度訪談中,成員們記錄下10余段抗戰故事與老街變遷史,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珍貴口述資料。
  7月1日建黨節當天,實踐團走進桂子山烈士陵園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在瞻仰烈士群像、聆聽革命事跡后,退役士兵施俊偉將沉浸式體驗轉化為創作素材,制作出可交互的紅色教育H5線上微場景,以“數字+紅色”的創新模式讓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進一步突破了時空限制。
  科技賦予生活以溫度,團隊運用數字修復軟件對征集到的10余張泛黃褪色、破損劃痕的老舊照片進行了精細化修復。一張拍攝于60多年前的合影,在成員程怡菲的手中經過像素級修復后,清晰展現了中華好兒女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奮斗場景。“當看到80多歲的老奶奶拿到修復好的照片后眼中的光芒時,我們真切感受到數字技術不是冰冷的工具和手段,是幫助我們傳承情感與記憶的最佳助力。”程怡菲說道。
  藝術介入空間再造:墻繪里的時代敘事與鄉村美學
  在東王老街入口,三幅巨型墻繪正成為新晉的文化地標。實踐團以“烽火歲月 鄉村振興”為主線,通過今昔場景對比的藝術手法,在22×2.4米、9×9米、8.6×5米的墻體上展開了跨越時空的敘事。創作前期,團隊成員多次實地采風,將桂子山烈士陵園的莊嚴、石柱林的地質奇觀與東王老街的市井風情融入設計。
  “我們在畫面中融入了冶山礦坑的小火車與寧淮高鐵的意象,用鐵路的變遷映射鄉村發展的時代脈絡。”團隊隊長孫嬋介紹道,“孩童嬉戲的現代場景與革命英烈戰斗的歷史畫面隔墻呼應,何仿當年在六合地區采風改編創作的《茉莉花》傳唱萬里,而今我們將茉莉花的旋律轉化為藝術線條,串聯起生態與人文的雙重主題。”這種將地域文化符號、歷史記憶與現代審美相融合的創作理念,讓冰冷的墻體成為講述鄉村故事的立體畫卷。
  在墻繪創作過程中,團隊采用了“數字預演+手工繪制”的協同模式,先用建模軟件模擬墻繪效果,再根據老街建筑的肌理進行細節調整。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彭祺雯負責色彩調配,她特意從省級非遺六合農民畫中提取了飽和度較高的色調:“我們希望用傳統藝術的色彩語言,講述當代鄉村的新故事,讓墻繪既有歷史厚重感,又充滿時代活力。”
  美育點亮童心世界:留守兒童的多彩暑期與文化傳承
  “老師,VR里的場景會動!”在冶山社區“藝繪童心”暑托班課堂上,學生小浩戴著VR設備“走進”虛擬場景。實踐團面向當地留守兒童開設“心理成長+科普實踐+文化傳承+創新體驗”四大課程體系,為20余名當地兒童帶來沉浸式美育體驗,其中VR互動課程與非遺體驗課程成為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環節,在非遺工坊里,孩子們跟著小老師臨摹省級非遺農民畫作品,傳統文化在孩童筆下煥發新生。
  “小哪吒來啦!”7月2日中午,實踐團成員們捧著印有哪吒與敖丙形象的生日蛋糕走進活動室,孩子們瞬間圍了上來——團隊提前收集了近兩個月過生日的兒童信息,計劃為孩子們過一場集體生日會。當《生日快樂歌》與《茉莉花》的旋律先后響起,孩子們在歌曲共唱、才藝展示與心愿分享中構建起了屬于他們的情感聯結。今年4月間,來自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剛在冶山社區與當地小朋友們共同完成了以《哪吒之魔童鬧海》為主題的百米墻繪,如今又見哪吒,留守兒童們的情感世界逐漸被填滿。
  生態觀察反哺創作:濕地治理經驗的藝術轉譯與價值傳播
  冶山街道作為全省首批生態宜居建設示范街鎮,其轄內的蔡橋河濕地更被評為省級最美鄉村健身公園,從昔日污水橫流到如今水清岸綠,這片濕地的蛻變成為鄉村生態治理的典范,也為實踐團的生態觀察與藝術創作提供了鮮活樣本。通過與當地工作人員的深入交流,團隊成員詳細了解了濕地從生態退化到宜居示范的轉變歷程。“我們發現治理前后的對比照片極具視覺沖擊力,這啟發我們將其轉化為藝術創作的素材。”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劉子綺說道。
  團隊將濕地治理經驗融入兩大領域:在藝術創作方面,他們圍繞濕地周邊生態環境進行采風,設計出系列明信片與插畫作品,將生態治理成果轉化為社會文化效益;在美育課程中,則開發出“冶山鄉村新畫卷”粘土DIY項目,讓孩子們在創作中認識蔡橋河濕地的生態價值,在動手實踐中傳播綠色理念。這種“觀察-記錄-創作-傳播”的閉環模式,使生態保護理念通過藝術形式得以廣泛傳播。
  據悉,在本次實踐中,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碼藝術學院與冶山街道東王社區簽約共建了“大學生校外社會實踐基地”,雙方將開展常態化合作,形成資源互補、雙向賦能的校地協同機制,讓學生在實地走訪與創作中提升專業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也通過藝術產出與數字賦能推動社區的文化景觀升級與教育資源補充。
  當00后大學生的數字創意碰撞革命老區的振興渴望,當藝術筆觸對話鄉村發展的時代命題,“烽火映初心·藝繪振興路”實踐團用系統化思維,在冶山街道勾勒出一幅傳統與現代交融、文化與生態共生的鄉村振興圖景。從紅色文化的數字活化到街巷空間的藝術煥新,從鄉村美育的多元賦能到生態治理的觀察實踐,這不僅是一次暑期社會實踐,更是一場關于文化傳承、藝術創新與青年擔當的時代探索。當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在鄉村熱土上碰撞,當高校智慧與基層實踐深度融合,冶山街道的振興之路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而實踐成員們用青春書寫的這份答卷,也為更多高校參與鄉村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范式。
 
  文/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碼藝術學院 趙靜雅 曹雙 孫嬋
  圖/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碼藝術學院 李喆熙 劉子綺
  來源/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碼藝術學院“烽火映初心·藝繪振興路”鄉村振興實踐團
    掃一掃 分享悅讀
三下鄉推薦
大學生網報©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2010258號-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猛好紧好硬使劲好大国产|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址|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乳揉みま痴汉电车动漫中文字幕| 韩国福利影视一区二区三区|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免费看欧美一级特黄α大片| 9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欧美va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的www日本高清视频|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全彩无翼口工漫画大全3d| 69成人免费视频| 日本在线观看电影|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 7m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日本按摩xxxx|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免| 免费v片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 神宫寺奈绪jul055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免费看| 欧美日韩色黄大片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h无遮挡男女激烈动态图| 最近中文字幕无吗高清免费视频|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3d区在线观看| 成视频年人黄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的|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免费看| 久草视频在线免费看| 男人操女人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