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發揮高校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能,助力鄉村教育發展,傳遞知識與溫暖。7月17日,西安外國語大學“五育并舉”呵護兒童成長,“老幼接力”守護非遺文脈——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楓火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府谷縣河濱路社區開展作業輔導與以“情緒大作戰之與焦慮和解”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實踐團成員通過游戲化教學、情境模擬與互動實踐,為社區30余名青少年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情緒管理課堂,助力其構建積極心理品質。
圖為小朋友們認真聽課 陳靜涵攝
本次課程由實踐團成員主講,首先,課程以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為切入點,構建“情緒總部”虛擬情境,將抽象情緒轉化為可視化角色,幫助孩子們更好理解情緒的作用。通過三大模塊層層遞進:通過“情緒戰隊”角色扮演,引導青少年識別樂樂、憂憂等基礎情緒,并延伸至青春期特有的“焦焦、尬尬”等新情緒成員。在游戲中告訴孩子們原來焦慮不是敵人,而是提醒我們關注需求的信使。其次,實踐團成員通過設置“焦慮清單”與“快樂清單”實踐環節,引導學生現場記錄近期困擾與美好記憶。“當我說出焦慮的具體事件時,感覺它變小了,不再那么讓人焦慮了”,小朋友在實踐環節結束后分享道。同時,實踐團成員也通過引入一系列互動游戲,引導小朋友們正確認識負面情緒,真正做到心理放松。通過“情緒壓抑保險箱”互動游戲,打破同學們“好情緒=積極,壞情緒=消極”的認知誤區,鼓勵大家正確認識、積極應對壞情緒。通過“安全島”技術,引導孩子們借助想象打造自己的安全島,一個在精神世界中絕對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來打擾的地方。“這種教學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比單純說教有效得多”,陪同家長張女士現場觀摩后表示。課程特別設置“勛章獎勵機制”,通過完成情緒認知、表達、調節三大關卡,頒發定制版“情緒小衛士”徽章,有效增強了孩子們的成就感。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給孩子們講課 陳靜涵攝
河濱社區作為府谷縣河濱路便民服務中心核心區域,地處老城區,轄區人口密集,青少年群體占比較大。據府谷縣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縣15-59歲人口占比達75.51%,其中河濱社區因教育資源集中,青少年人口比例較全縣平均水平高出約12%。社區曾面臨“三無”小區治理難題,近年來社區通過“1+2+N”黨組織體系構建,整合駐區單位、學校、家庭資源,為青少年教育提供了堅實保障。社區主任介紹:“許多孩子面臨學業壓力、親子溝通等困擾,但專業心理資源匱乏。”此次實踐團“情緒大作戰之與焦慮和解”活動則填補了社區青少年心理支持的空白,點燃青少年自我成長、與自我和解的火種。
圖為實踐團成員和孩子們在一起 陳靜涵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做又善做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有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新時代的青年們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在接下來的實踐中,實踐團成員將繼續秉持“奮斗”精神,勤學勤思,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提升能力,服務社會,提升青春踐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