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問題在當今社會愈發突出,低齡化也成為一種顯著趨勢,中小學學生是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群體。為此,我國高度重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為響應《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重大行動之一——“心理健康促行動”。7月17日,西安外國語大學“‘五育并舉’呵護兒童成長,‘老幼接力’守護非遺文脈”——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楓火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河濱路社區,圍繞《頭腦特工隊2》拯救萊莉情緒計劃,精心設計新穎有趣的未成年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引導未成年人認識情緒、接納情緒,學會與焦慮和解。
活動室的投影幕布上,實踐團成員劉軼浛以看圖猜詞作為熱場活動,拉開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的序幕。小朋友看著投影幕布上的圖片,興致勃勃,回答聲此起彼伏:“火冒三丈、眉飛色舞、垂頭喪氣、樂不思蜀、手舞足蹈……”
看圖猜詞環節結束后,小劉老師向小朋友介紹了《頭腦特工隊2》里面的情緒戰隊成員以及這次萊莉拯救計劃的內容。小劉老師與小朋友們將一起進入小女孩萊莉的內心世界,與情緒戰隊一起阻止“焦焦”對萊莉的傷害。
情緒本身并無絕對的好壞之分。正如《頭腦特工隊2》中展現的,每一種情緒都是萊莉內心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現實生活里,人們的喜怒哀樂同樣沒有絕對的好壞評判標準。
倘若刻意壓抑情緒,就如同給內心那座裝滿情緒的“情緒保險箱”落上一把沉重的密碼鎖。情緒得不到釋放,內心的壓力便會如滾雪球般不斷累積,最終可能讓心靈不堪重負。因此,學會與情緒和解、向外尋求幫助至關重要。畢竟,人從來不是孤立的存在,壓抑情緒只會讓心靈陷入更深的困境。
圖為實踐團成員授課場景 邵珥晴攝
小劉老師把有關情緒的問題投影在幕布上,微笑著引導小朋友們去思考、去選擇,支持自己認可的觀點?粗⒆觽兡樕暇`放出的燦爛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開的花朵,滿是純真與喜悅,邁出了接納自我情緒的關鍵第一步。小劉老師也為他們頒發了象征著積極接納情緒的“樂樂勛章”。
進入“記憶迷宮”環節,小劉老師向孩子們展示特制的“情緒清單”,清單左側是“焦慮欄”,右側是“快樂欄”。實踐團成員引導孩子們回憶并寫下近期讓自己焦慮和開心的事情,將那些模糊的情緒轉化為具體的文字。
“沒有不開心的事情!”小朋友稚嫩純真的話語讓現場泛起陣陣笑意,但實踐團成員仍鼓勵孩子們簡單分享自己的清單。通過分享,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原來大家都有相似的焦慮,也都有屬于自己的快樂。
圖為公益課堂小朋友聽課場景 陳靜涵攝
他們逐漸明白,不應讓焦慮占據主導,不開心的事情已然成為過去式,而快樂正朝著他們奔赴而來。最后,實踐團成員為每個孩子頒發了“憂憂勛章”,肯定他們勇敢面對焦慮情緒。
“請閉上眼睛,想象一個只屬于你的地方,那里有你喜歡的顏色、聲音和氣味,是你感到最安全、最舒適的港灣……”小劉老師用溫柔舒緩的聲音,引導孩子們進入“安全島”的想象世界。
孩子們的思緒在想象中盡情馳騁,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靠在椅子上,甚至還有調皮的孩子躺在地上……當孩子們睜開眼睛,實踐團成員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安全島”。孩子們的童言稚語充斥著美好與憧憬,臉上洋溢著笑容。
實踐團成員告訴孩子們,當感到焦慮時,就可以閉上眼睛,回到自己的“安全島”,感受那份寧靜與舒適。隨后,實踐團成員為每個孩子頒發了“焦焦勛章”,鼓勵他們在面對焦慮情緒時,能隨時回到這片心靈的凈土。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曾參與公益課堂小朋友合影 邵珥晴攝
暑期實踐團成員秉持青春建功、青春筑夢、青春鑄魂的理念,以青春之力守護未成年人心靈的萬里晴空。通過這場別開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小朋友不僅了解到焦慮的表現與危害,如擔憂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煩躁易怒、心悸、呼吸急促、消化不良、睡眠障礙等,還知道了當他們未來進入青春期后如何應對“焦焦”“喪喪”“尬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