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索羌繡文化,助力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及鄉村振興事業,7月14日,長安大學赴四川阿壩州“羌韻新農,云澤阿壩”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指導老師王怡菲的帶領下開展了一場以探索羌族文化與文旅融合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實踐隊抵達羌繡文化館時,五彩斑斕的羌繡作品率先闖入視線 —— 從靈動的服飾到雅致的掛飾,從充滿生活氣息的日用品到頗具藝術感的擺件,每一件都凝結著羌族人民的智慧與深情。在工作人員的細致講解中,隊員們深入了解了羌繡豐富的針法體系:挑花的靈動、納花的厚重、纖花的精巧,以及這些針法在不同圖案中千變萬化的運用邏輯;同時也讀懂了紋樣背后的文化密碼 —— 羊角花藏著對愛情的吟唱,云云鞋上的云紋載著對吉祥如意的祈愿。
隊員們被這門古老技藝深深打動,既驚嘆于圖案的精妙構思,更折服于針腳間的巧奪天工。大家深切體會到,正是國家對鄉村振興的有力推進,讓這些承載著民族記憶的藝術品得以完好傳承,最終走出深山、呈現在大眾眼前,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此次實踐活動中,隊員們通過細致的觀察與深入的研究,對羌繡藝術有了更為全面的認知,并對黨的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隊員們將持續關注羌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努力運用所學知識為民族文化的繁榮和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