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探索藝術賦能基層發展的新路徑,2025年7月15日,西安思源學院文博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的10名學子懷揣著用藝術賦能、用語言助力鄉村振興的初心,肩負著“用聲音記錄鄉土,用鏡頭捕捉振興”的使命,正式踏上前往安康市嵐皋縣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征程。
嵐皋縣深處秦巴腹地,層疊的山巒曾讓這里的方言成為“內部密碼”,部分地區存在方言使用普遍、普通話應用能力不足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群眾與外界的信息交流、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播。到達嵐皋縣,左潔老師帶領團隊成員前往嵐皋縣團委對接具體的活動事宜,并在會上對具體活動安排進行安排,對團隊成員們提出三點要求:一要保障要強、底線要牢,要將師生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加強安全管理;二要用心用情深入田間地頭和社區村落,將實踐成果轉化為當地發展的建設性意見和舉措;三要在實踐中做好影像資料收集整理,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拓展宣傳渠道、創新宣傳形式。

圖表1西安思源學院“筑夢強國音”實踐團在嵐皋縣團委對接

圖表2西安思源學院“筑夢強國音”實踐團在嵐皋縣團委對接安排部署會
調研之行,始于精準對接,抵達服務地后,團隊成員便馬奔赴城關鎮東坡社區開展實地調研,團隊成員以嵐河為核心區域,分組針對不同群體、區域展開深入調研,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了解本地群眾的語言文字掌握和使用情況,為助力基層全面振興夯實語言文字基礎。

圖表3西安思源學院“筑夢強國音”實踐團街頭采訪

圖表4西安思源學院“筑夢強國音”實踐團街頭采訪
同時,帶隊老師與基層干部展開深度座談和探討,社區黨支部書記詳細介紹了當地人口結構、產業發展現狀、特色資源稟賦以及當前面臨的發展瓶頸,大家圍繞“普通話推廣的難點與需求”等核心議題進行討論,并對本次社會實踐的各項環節進行確認,本次實踐活動團隊將深入嵐皋縣的村鎮社區開展系列活動:一是化身“社區宣傳員”;二是開設“播音小課堂”,為當地中小學的孩子們傳授語言表達技巧,播撒藝術的種子;三是走訪居民進行推普、宣傳黨和國家的重要政策及法律常識。

圖表5西安思源學院“筑夢強國音”實踐團與社區干部交流座談
在這場以藝術為媒介、以普通話為橋梁的鄉村振興實踐中,承載著青年學子用專業所長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與擔當。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們將以聲音為橋,讓普通話成為連接心靈、激活文化、促進交流的紐帶,讓嵐皋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也為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青春力量。

圖表6西安思源學院“筑夢強國音”實踐團街頭采訪合照